一天,佛陀帶領弟子們入舍衛城托缽,途中看到一名梵志望著自己田中已經成熟、可以採收的稻米,面露歡喜之情。佛陀問同行的比丘們:「你們有看到那位梵志嗎?」眾人皆點頭後,佛陀即默然入城托缽。
然而,當天夜晚下了一場大雹雨,梵志田中的稻全部受損,女兒也在當時往生,雙重的打擊令梵志愁憂悲苦,舉國之內無人能讓梵志停止哭泣。
隔日,眾比丘至城中托缽時,聽到梵志家發生的不幸,便回去稟告佛陀。沒有多久,梵志也哭著來到精舍求見佛陀,請示解除悲苦的方法。
佛陀告訴梵志:「世間上有五件事情無法避免,也無法脫離:一、事物必會耗減,沒有令其不耗減的方法。二、事物必會變滅,沒有令其不變滅的方法。三、色身必會生病,不可能永無病苦。四、色身會漸漸衰老,想要讓它不衰老也是不可能的。五、人最後都會死亡,沒有人可以免除。世間人沒有智慧,不了解佛法,見到這些耗減、變滅、老病死的現象時,就會愁憂苦惱,這是因為不了解真理。」
佛陀繼續勸勉梵志:「不只有你家會有無常,世間都是如此,無常都在我們身邊,怎能要求只有你可倖免?所以要以智慧觀察這些無常現象,如果你因此而吃不下、不快樂,那你的冤家就會得意,而你的親朋好友卻會為你而憂愁;即使如此,這些無常之事也不可能回到像以前一樣。所以,能夠了解無常的道理,遇到變異、損失、老病死,也就不會難過悲傷了。」於是佛陀為梵志說了一首偈語:
「不以憂愁悲聲,多少得前所亡?
痛憂亦無所益,怨家意快生喜。
至誠有慧諦者,不憂老病死亡,
欲快者反生惱,見其華色悅好。
飛響不及無常,珍寶求解不死,
知去不復憂追,念行至勝世寶。
諦知是不可追,世人我卿亦然,
遠憂愁念正行,是世憂當何益?」
接著,佛陀為梵志說布施、持戒等種種法,梵志心開意解,心意調柔,如實知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諦真理,便恭敬頂禮佛陀,並合掌說道:「我今已了解真理,從今以後皈依佛、法、僧三寶,奉行五戒,盡形壽不犯戒。」言畢,繞佛三匝,歡喜而去。
摘錄自佛典故事-梵志得度
自古迄今,世道無常,不管是滄海陸地,或是人事交替,皆是經時轉變,迭相輪換;猶如千里勝景,雖是美艷宜人,亦必須隨著四時運行而有四季的景象;今天花朵盛開,枝葉茂盛,曾幾何時卻變得禿枝枯樹,瘡痍滿目,不忍再視。
世間萬事萬物也離不開交替變遷,人生的境況又何嘗不是,今天的錦衣榮華,顯赫不可一世,誰敢保證明天還能擁有?人生似夢,夢中儘管既富且貴,一旦黃梁夢醒,徒增唏噓和迷惘。在物欲充盛的今天,人人追求享受,卻是人人深陷苦海。究竟有誰能夠在這欲燄橫流的環境中,獨自醒悟而追求真我的本來面目?
奉勸天下眾生,要享受真正的幸福,必須犧牲目前的物欲,想歸返故鄉逍遙,唯有善功廣積,聖訓奉行,如是乎才得永生之樂,是謂人生之幸福也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