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某城風流的浪子,二十年前曾是廟裡的小沙彌,極得方丈喜愛。
方丈將畢生所學全數教授,希望他能成為出色的佛門弟子,但沙彌卻在一夜間動了凡心,偷下山去。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目,從此花街柳巷,他只管放浪形骸。
夜夜都是春,卻夜夜不是春。二十年後的一個深夜,他陡然驚醒,窗外月色如洗,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。他忽然深自懺悔,披衣而起,快馬加鞭趕往寺裡。
「師父,你肯饒恕我,再收我做弟子嗎?」
方丈深深厭惡他的放蕩,只是搖頭:「不,你罪過深重,必墮阿鼻地獄,要想佛祖饒恕,除非....」
方丈信手一指供桌道:「連桌子也會開花。」浪子聽後失望地離開。
第二天早上,方丈踏進佛堂的時候,驚呆了:一夜間,佛桌上開滿了大簇大簇的花朵,紅的,白的,每一朵都芳香逼人,佛堂裡一絲風也沒有,那些盛開的花朵卻簌簌急搖,仿佛是焦灼的召喚。
方丈在瞬間明白了。他連忙下山尋找浪子,卻已經來不及了,心灰意冷的浪子又墮入他原本的荒唐生活。而佛桌上開出的那些花朵,只開放了短短的一天。
是夜,方丈圓寂,臨終遺言道:這世上,沒有什麼歧途不可以回頭,沒有什麼錯誤不可以改正。一個真心向善的念頭,是最罕有的奇蹟,好像佛桌上開出的花朵。而讓奇蹟隕滅的,不是錯誤,是一顆冰冷的、不肯寬容、不肯相信的心。
※ ※ ※
人都會犯錯,孰能無過?然之所以會頻頻犯錯,甚或犯下較嚴重之過錯,皆乃起於無明,或時易迷昧而失去理智之控制。其結果,勢必引生犯錯者之無限愧咎、或自責、或懺悔、或痛心不已、或抱憾終生!這就是犯錯者所必須去面對之慘痛代價。
悔者悔過、痛心也。心有悔者,乃能深入內心去反省、去悔過,屬良知之懺悔也。凡做錯而能知錯、悔過,更甚者能痛定思痛而痛改前非,是以,能知錯悔過者,必能由內心激發出一股力予改過遷善之意志力,此乃己身良能之鉅動,亦如知恥近乎勇一般,故能知「反省悔過」者,誠乃改過遷善之最大動力與助力,亦乃向道精進不懈之不二法門。
經云: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;若見他人非,自非卻是左。」 如果我們依然執著是非善惡而批評別人的過錯,便是起分別心,由此可知「我相未忘」。他人過錯,與我何涉?若出口詆譭批評,或心起憎恨交惡,皆會積造己身過失。故,修行人須如如不動,不理會他人是非善惡好壞;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。若能寬闊心態、或遇世間過,皆不以過為錯,唯「合心、和氣、善解、包容」以對待之,若無此器度,豈證得大慈大悲之菩薩心境乎?
摘錄自-修回真心(第二輯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