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自古以農立國,「一粥一飯思來處不易,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。」看天吃飯的日子,遇到好年冬,則稻穗滿盈;若遇乾旱之日,則稻禾枯萎,寸草不生,民命無以為濟。故當思農夫要收一粒米,須經播種、插秧、割稻、曬穀、舂米等繁複之步驟,方可收割到米糧。每見世人把大量之剩飯佳餚倒掉,把完好如新之衣服扔掉,即感可惜不已。試看小至一條絲線之產生,亦必經過採桑、養蠶、剝繭、抽絲線之產生,方能成為一匹布也。大家或許沒讀過「憫農詩」,或許沒讀過「蠶婦吟」,住在城市沒有養過蠶的都市人都穿著綾羅絲綢,但住在鄉下之養蠶婦女卻穿著粗布衣裳。
晉朝之殷仲雖位居高官,卻是在吃飯時連掉在地上之一粒米,即趕忙從地上撿起吃食下去。又高允雖亦位居三公,但家中廚房僅一鍋飯、一盤鹹菜來裏腹。復聖顏回一簞食、一瓢飲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,真是賢哉回也。
又古時有一有錢之富翁,平時其下人在洗米時,經常讓大量白米任隨淘米水流走,不加珍惜。住在其家隔壁之莊稼漢見白米隨水流走,心中甚為不忍,故將這些流走之白米一一撈起。經清洗後晾乾,再加以收藏起來,已有好幾個倉庫之多。某年恰遇乾旱,稻米無法收成,富翁無米可吃,隔壁之莊稼漢即將倉庫之白米拿出來煮成稀飯,分與富翁及眾人吃食。富翁覺得此粥吃來分外甘美,孰知一問之下,才知是當年浪費之米糧,不禁羞愧不已。
「富人一席酒,窮人半年糧。」揮霍成性之富人其所要炫燿者,只不過是「財富」與「權勢」耳。須知「財富」與「權勢」之追求是永無止盡的,就算是金山、銀山任意揮霍,終究是會敗光家財的。不如告誡子孫勿造華屋,勿置良田,須刻苦耐勞,儉以養廉,修己品德之芳馨,庶幾不愧為人也。
摘錄自全真月刊-第36期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