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

捉弄窮人為樂

  一天,一個年輕的大學生跟他的教授在外散步,教授很仁慈,他身邊的那年輕學生也是他的朋友,在散步的時候,他們看到路旁有一雙舊鞋子。


  原來有一個人把鞋子留在那裡,每天他工作完畢,就會回來找回他的東西。


  眼看下工的時間快到了,年輕學生突然和教授商議,想要跟那窮人開個玩笑,他提議把這雙鞋子藏起來,看看鞋子的主人回來,找不到鞋子時會有怎樣的反應。


  教授回答:「我們不要以捉弄窮人為樂。你可以換個方式,為這人做一點好事,例如放些錢幣在每一隻鞋子裡,再看看他發現鞋子時將會如何。」


  那學生決定照著教授的話去做,然後他們躲在樹林後,觀看那窮人會有甚麼反應。


  不久那窮人下工了,他回到路旁找到他的東西,他一面穿上衣服,一面把腳穿進第一隻鞋子裡。


  他立刻覺得有東西在鞋裡,待彎腰一看,發現有一枚銀幣在那隻鞋子裡面,他臉上顯出驚愕的表情,又把銀幣翻來覆去,看了又再看,同時又左右觀看,是否有人惡作劇。


  但發現四周無人,於是他把銀幣放在口袋裡。


  他繼續穿另外一隻鞋,竟又發現了另一枚銀幣,他臉上第二次出現驚喜的表情,高興之餘,便馬上跪下感恩禱告。


  他謝謝神知道他的妻子生病,家裡也沒甚麼食物,他更感謝神,藉著不知何人的手使他絕處逢生。


  那人離開後,年輕學生站在教授身旁,心中很受感動而淚水盈眶。


  教授便問他:「你覺得你後來所做的,是不是比先前那壞主意更有意義?」


  那年輕人答道:「是的,我上了一生難忘的寶貴功課,更學習到我從不明白的真理──行善最樂。」


※ ※ ※


  心動念起,念生行至,故可知念之動起,影響行為之好壞,同時其之關係至深且鉅也。


  念生有其善與惡之別。念善:行為可正、可善、可光明心性、可涵養本靈,亦可愛及他人,更可慈悲與物。如念惡者:必心性墮落,惡行歹做,本靈暗晦,本性泯滅,亦因而波及他人,亦因而毀及萬事、萬物,自身沉淪。故可知善惡之念,其有甚遠之差距,亦因之導致本靈之昇華或是墮落之根源,當必省悟思之。


  人念惡之起,究其根源,乃是受塵凡欲利私怨,或是其他之因素所引起,故而會生念惑,如能將此等之因素去除,秉己心於淨、於空,則念無所可惑矣。然世人都是沉於欲海,不知醒悟者多,所以常因而念惑不已,無法自拔,造罪造業,沉淪苦海,人之所以知修、當修,其目的就是能在己身每一動靜之間,使己身之念不受任何之惑而清明歷鍊,這就是修與不修最大之不同,會受惑者,大多屬於無修之人,如能深修,任何之念就不生不惑矣,盼世人能知悟此理,速予糾正自己,邁向清明之境。


摘錄自
惑-第三十六章 念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