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

一動不如一靜

  南京棲​​霞山的棲霞山寺,被譽為是六朝聖地,千佛名藍的道場。

  棲霞山以石刻的千尊佛像工程為最大,在無人能攀上的最高山峰頂上,有一尊站立著的佛像,莊嚴生動,在峰下經過的人,無不舉目上視。

  有一信徒參觀棲霞山時,見到峰頂上的佛像,就問引導的卓成禪師說:「老禪師!那尊佛叫什麼名字?」

  卓成禪師回答道:「喔!那尊佛叫飛來佛!」老禪師的意思是說那個山峰很高,人沒辦法爬上去雕刻,這尊佛應該是從別處飛來的。

  信徒聽後,很好奇地又問道:「既然是飛來的,為什麼又不飛走呢?」

  卓成禪師道:「一動不如一靜。」

  信徒再問道:「為什麼要“靜”在這裡呢?」

  禪師回答道:「既來之,則安之。」

  人,在動的世間上,沒有一刻的寧靜,就是睡覺的時候,獨頭意識都會起來活動(做夢),靜中的境界才是廣大的、平等的;靜中的生活才是安詳的、富有的。

  所以,參禪,正如飛來佛給吾人的啟示,「一動不如一靜」、「既來之,則安之。」卓成禪師的妙答,也正是禪的妙用!

※ ※ ※

  修行除了「為善積德、博愛、慈悲」,還要從「靜」字上下工夫,要使自己能「安靜、定靜、涵養心性」,因為欲淡化劣根、不良之心念,主要靠「靜修、禪定、打坐、內觀」,故〔大學〕有云:「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能靜,靜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。」

  凡夫俗子的許多錯誤認識與意念,都是因為不靜而產生,而靜可以「沉澱浮躁、安定精神、過濾淺薄」,故若能常「入靜、禪定」,則思維意識即可達到澄明並生正念覺知。然要如何才能入靜、不生雜念?靜坐者首先須秉持「平常心」之心念,妄想不生,只求心靈平靜,並反觀照,切莫好高騖遠,未靜而先有妄念。

  獨靜之法:自己在打坐時,頭、背、腰宜直,呼吸進出勻靜,神光內歛,萬緣放下,身心俱空,天寬地闊,此時或結手印,或可持咒,或可內觀,而人只要一靜下來,思維就會重新排列,自動糾正不良之心念,且氣血周流百脈,自然暢通調勻。

摘錄自自然之道-第二七章靜修之法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