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

深仇大恨

  在著名的《六度集經》中,有一則寬恕敵人、以德報怨的本生故事。

  主角長壽王仁民愛物、慈悲為懷,其國境內風調雨順、財富民豐,卻也因此引來鄰國貪王的覬覦,出兵侵奪。

  獲悉敵兵壓境的長壽王,不願為保衛一己的王權而殃及無辜的百姓,決定捨棄王位,與兒子長生相偕遁隱山林。

  貪王因而不費吹灰之力即坐擁長壽王的國土,並重金懸賞捉拿長壽王父子。

  息心山林的長壽王為了義助遠來依投的梵志,自願捨身,讓梵志得獲賞金,遂輕易為貪王所執。殘暴的貪王故意在長壽王國都通衢上,公然火燒長壽王,以逞己能、以警大眾。

  臨死前,長壽王驚見喬裝為樵夫的兒子,混雜在人群中雙眼冒著怒火、滿懷仇恨。長壽王乃仰天宣示其以仁為誡的遺教,冀長生能秉承以德報怨的家風。

  雖然親耳聆聽父親最後的教誨,但父王慘死、國土淪喪的深仇大恨,令年輕的王子長生一心只想伺機報復,以除胸中之塊壘!於是多才多藝的長生,利用在大臣家為僕役的機會,取得貪王的賞識,進而成為貪王的貼身侍者。

  在一次伴從貪王出獵的途中,長生刻意讓貪王脫離隨扈,並迷失在山林間。精疲力盡的貪王為求一枕好眠,將隨身的配劍卸下,交由長生保管。

  待貪王熟睡之際,長生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會,拔劍而出以償宿願;下手之前,長生忽憶父命,父王臨終前言猶在耳的叮嚀軟化了他以牙還牙的固執,不由得他將劍緩緩抽回,理智驅使他按劍不動!

  巧合的是,貪王突然從噩夢中驚醒,不安地說道:「我夢見長壽王兒子要殺我,怎麼辦?」

  「大王莫驚惶!有賤民在此護衛您。」長生佯言安慰貪王,於是貪王複安然入睡。

  如是者三,長生決心尊奉父親仁誡原諒貪王,便自動向貪王表明他的真實身分,並請求貪王:「快將我殺了,以免我報仇的惡念又死灰復燃!」

  震驚的貪王被長壽王父子以德報怨的仁行深深感動,當下幡然悔悟,自愧如豺狼,於是將國土歸還長生,兩國並義結為兄弟之邦。

※ ※ ※

  「恨」是心中之嫉與內心之怨交雜而起的一種不良心態。如同一顆不定時之炸彈埋藏在內心裡頭,隨時會造成爆炸可怕的危險。「恨」是一種真毒,傷及內身尤其之重,有恨之人,其心永難舒平,無法安然的生活,只把某事之恨永存在其腦際之間遊動,無以消逝,非達到報復,否則無法停息也。其實就讓如願,那就必中了「恨」之大毒矣,不是傷人,就是毀己的嚴重後果。

  世間何事不能解?世間有何事看不開?何恨之來?何恨之有呢?聰智之人,心中不恨、無恨,坦蕩舒宜,惟有不知修之人才會有恨,有恨則心必永難安也。

  恨乃實質無形之大毒,永遠的在你身心中擾亂著,絕無法安歇,直到本身能設法(修)去克服才能安然。又此之「恨毒」也是影響整個人際社會和諧的阻力,如果不能除掉,那整個社會都在恨裡,試想其可怕是難以形容的。

  安然己心,不爭、不取、不奪,存愛人之心,何來「恨」起?希世人多在內心中去存養「消恨、滋愛」吧!

摘錄自蠱-第卅七章 恨 蠱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