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

德澤後人

  日本的悟溪宗頓禪師,生於足利幕府時代(約十四世紀),愛知縣尾張人,是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下第十一世,東海派的開山祖師。

  他在年輕時,經常和幾個學禪的道友到各地去行腳參學。

  有一年夏天,悟溪禪師等人在行腳途中,經過日本第一大淡水湖——琵琶湖,決定停下來休息片刻。

  暑熱的天氣再加上口渴,一群人很高興地掬起水來暢飲,並脫下衣服在湖邊洗浴,有的人更是索性跳進湖裡泡水。只有悟溪禪師一個人,靜靜地蹲在湖邊,用毛巾小心翼翼地就著湖水擦拭手、臉。

  同伴在一旁看到了,好奇地問他:「我們一路走來,好不容易有一個這麼好的地方,為什麼不和大家一起下去沖涼呢?」

  悟溪禪師微微一笑,說:「這麼美好的湖水,我一個人享用太可惜了,不如將這個福分潤澤後世子孫。」

  從此以後,這段佳話就在行腳僧之間流傳著。有人因為他惜福愛物的美德,稱讚他是「福之悟溪」,也有人以他這種德澤後人的心胸,讚譽他是「德之悟溪」,據聞他所開創的東海派寺院,從不曾有過缺水的情況。

  從這一則公案,可以知道悟溪禪師是一個非常惜福,也是很注重環保、愛護大自然的人。一湖清水,怎麼可以為了自己沖涼,就隨意攪亂了大自然的眼目呢?

  就如睒子菩薩說,我每走一步路,都不敢用力,怕踩痛了大地;我每講一句話,都不敢大聲,怕驚醒了大地;我也不忍心丟一點東西在地上,怕污染了大地,睒子菩薩是這樣的尊重大自然啊!看來,日本的悟溪禪師和睒子菩薩也是同一流的人物了。

※ ※ ※

  在《玉皇育德真經》提及「天地蓋載恩,恭敬出於心」,天之鴻恩,以日、月、星之三光普照世界,地之仁德,承載萬物,使之萬物欣欣向榮;是以,天地恩德對於世人無保留的愛護,無怨無悔之大慈悲,天施甘露,滋潤大地,以長養萬物,令萬物生生不息。

  既然天蓋地載,方能有世人活動之空間及自在,那麼人們是否該還給大地休養之時間與空間,恭敬天地須出於內心之真誠,如何恭敬天地?只要減少使用無法回收再利用之物品,凡是碰見有人破壞林木及種種設施,應予以勸誡或立即檢舉,使傷害天地的人,得以受到應有之處分或隔離。古人並非不懂採礦以致富,但為圖子子孫孫生活領域安全,故不願意過份採礦,一來保護生態,二來使子孫有生存空間。

  豈料現代人不遵古禮,罔顧道德,過度採礦,浮濫開墾,未能保留適當林木,造成天象異常、地理弔詭。大眾欲感念天蓋地載之恩德,理當秉持一心恭誠,從自己做起,不製造垃圾,不使用難以回收之物品,一來為環境保護,二來為健康,能先做到這些,恭敬心就出來了。

  修行學道,先從身心環保開始,進而為大地環境盡一分心力,人人由環境保護做起,環境若保護不了,便是敗道之輩,並非修道人也。

摘錄自寶德雜誌105期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