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次,唐朝大詩人白居易請教興善惟寬禪師:「我們人有身口意,請問身口意如何各自修行?」
惟寬禪師回答:「無上菩提,假如用於身,那就是戒律;如果說之於口,那就是經法;行於心,名之為禪定。應用有律、有法、有禪,是三,其實是一也。如江淮河漢,名雖不一,水性無二,全都是水。律即是法,法不離禪,身口意合一而修,都是心,那麼,我們在身口意三者之間,何必要妄起分別?」
白居易聽了以後,仍然不解,再問:「既無分別,何以又說正身、修口、修行?」
惟寬禪師答說:「心本無損,為什麼要修行?要知道無論是垢是淨,一切主要的是不起妄念,要不動心。」
白居易聽了以後就說:「垢可以拂拭,不可起念,淨能無念可乎?」
惟寬禪師道:「如人眼睛,物不可住於眼。金屑雖珍寶,在眼亦為病;烏雲可以遮蔽天空,白雲同樣也能遮蔽天空。」
白居易又問:「無修無念,又何異凡夫?」
惟寬禪師說:「凡夫長無明,二乘長執者,離此無明和執著的二病,是名真修;真修者,不得勤,不得忘,勤者近執著,忘即落無明。此為心要。」
白居易因有所悟,後來成為虔誠的佛教徒。
※ ※ ※
世人就因為迷昧自己,所以導致心志的偏差,心志一有偏失,所行所為當然就會離異正途正道,致而墮落不已。
人之心本來是光明澄淨、一片無瑕的,心性總是光輝的,一旦落入凡塵,受到了塵染,致而污穢不已,如沒有堅志之毅力,是無法去污為清,去偏為正,更無法使得己身之靈光清澈也。
所以人總應以「清明己心為志向」,不要受到世間種種不良的影響,不要受到世間種種欲念的左右,把持住自己的正向,勇邁前進,那一旦這種心志能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,那功果是不可限量的。
當然這種心志清明的立願,不是那麼容易做得到的,還得靠自己的真正修為去克服,否則不為功也。盼世人能在此予以時時自勉之,以期開花結果。
心志歸向-第四十八章 清明心志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