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遠以前,月氏國國王栴檀罽尼吒結交了三位智慧的賢者,第一位是馬鳴菩薩、第二位是摩吒羅大臣、第三位是遮羅迦醫生。國王對這三人非常禮遇,他們常隨左右,時時提供智慧的建議。
一天,馬鳴菩薩向國王說:「如果國王能依照我的話如法修行,來世必逢善緣,永離惡難。」
摩吒羅大臣也對國王說:「如果國王採納我的密策,並且守口如瓶,您將戰無不勝,普天下之人皆會前來歸順。」
遮羅迦醫生則說道:「國王,如果您能聽從我的建議,這一生不但不會遭遇橫死,並可隨心所欲享用各種美味,身心調適無所憂慮。」
國王果真聽從了良醫的話,身心康泰,沒有任何病苦,於是他採納了大臣的密策,開始擴展國土。月氏國軍隊所到之處,無可匹敵,四海之內,三方咸定,只剩東方尚未降伏。於是國王整飭兵馬,繼續東征,先派遣胡人及大象為先鋒,自己緊隨在後。當軍隊來到蔥嶺,度過了種種險峻關卡,所乘的象、馬卻不肯再往前走。
國王甚為驚訝,拍拍馬背說:「我過去騎著你南征北討,如今只剩東方未定,為何你現在不肯再往前走了呢?」
這時,摩吒羅大臣對國王說:「微臣先前已奏明國王,不能向外透露任何消息,但是國王您卻洩露了密策,如今性命岌岌可危。」
國王自知死期不遠,心裡非常恐慌,尤其一路南征北伐,殺害三億多人,必定會嚐受惡果,剎時間對自己過去的作為升起大慚愧心、大懺悔心。於是,國王終於聽從了馬鳴菩薩的教導,清淨持戒、勤修塔寺、廣建僧房,並且供養僧眾,修種種功德,精進不已。
朝中大臣見到國王如此顯著的改變,不禁質疑:「國王連年揮軍,殺戮於戰場之上,如今雖然廣修福德,但逝者已矣,又能對過去的錯誤產生什麼彌補與幫助?」
國王為解除大眾的疑惑,於是請大臣煮一大鍋沸水,七日七夜柴火不斷,保持沸騰,最後將一只指環丟進鍋中,令大臣赤手撿取。
諸大臣聽了,紛紛表示無法取得這個指環,寧願以其他罪名就死。
國王問:「難道真的沒有辦法取回這只指環嗎?」
大臣們說:「必須先把鍋下的柴薪滅了,再往鍋中注入大量冷水,如此降低溫度,才能不傷人手,撿回指環。」
國王說:「我先前為了擴張國土廣造惡業,就好比那鍋七日七夜柴薪不斷的滾水。現在馬鳴菩薩教導我對過去的罪業至誠懺悔,就像抽掉鍋下的柴薪,使之熄滅;又教導我持戒、精進、廣修供養,增長福德,就像在滾水中注入大量的冷水,滾水自然會漸漸清涼。所以現在修善斷惡,來世可免墮三塗惡道,得人天果報。」
群臣聽了,個個心開意解,紛紛讚歎馬鳴菩薩的智慧。
※ ※ ※
眾生從無始以來,造作種種的業,並依其善惡的業力而遭受後報,流轉生死,不得自在。
業是什麼?業就是行為、造作之意,指人在日常生活中,出自身、口、意的有意向之任何行為,亦即一切意志力的動作反應或結果。
業種子有善有惡,有定及不定,共與不共,引業與滿業種種差別,玆略說如下:
一、善業惡業:凡能利己利人之事,能引生未來福報,名善業。凡損人利己,或損人不利己之事,能引生不良的惡果,名惡業。
二、定業不定業:凡故意籌謀,堅決去做的事,必定要招致同類的果報,名定業。若在無意中犯錯,因為時候因緣未到,又能事後懺悔改過,則不一定受報,或重罪輕受,或惡業盡銷,名不定業。
三、共業不共業:個人之造作由自己負責,與他人無關,名不共業。若眾人共同造作,或一家之人、一國之人,或一小團體,則必招感共同果報的業因,名共業。
四、引業與滿業:世人造了某些業,今生亡後即到六道中的某一道出世,稱為引業。世人投生到某一道,必須要有一些業報,使這一生的業報完滿,稱為滿業。例如今世生為人,就是過去世造了投生到人道中做人的引業,但每個人的果報都不同,故有壽夭、美醜、貧富、貴賤不同的差別,這種種業與引業配合起來,才圓滿世人這個人生,這些業報,稱為滿業。
世人需作懺悔之行,乃因惡業深重者,宿世所帶來之習性和惡念、慾望甚強,容易破戒毀道或被外魔所引誘而不自知。俗語有云:「蓋世功勞,當不得一個『矜』字;彌天罪過,當不得一個『悔』字。」故知懺悔能令人停止作惡,改往修來;懺悔能令人消除業障,增長善根;懺悔能令人自覺自勵,自利兼他,速證道果,利益多矣!
世人作惡業的惡因來自貪、瞋、痴,而作惡業的助緣來自身、口、意,故欲懺悔業障,宜先懺身三,即誓不再造作殺、盜、淫業,反而常行放生、樂善好施;次懺口四,即誓不再犯妄言、綺語、兩舌、惡口,反而說和樂語、柔善語、真實語、勸勉鼓勵等語,甚至宣揚正法;再懺意業,即誓斷貪、瞋、痴三毒。因為三業惡因,能招感六道苦果,若不懺悔,將輪迴不息,生死不止,故修行者當先懺悔一切業,以免越修障礙越多也。
在家修行法要-第二節 懺悔惡宿業(一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