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21日 星期五

人性與佛性並行

蓮生/文

  什麼是「人性」?且看經典如何說?

  《俱舍》頌曰:「言人者,多思慮故,名之為人。」

  《大日經》曰:「云何人心,謂思念利他。」

  《大乘義章》曰:「依涅槃,以多恩義,故名為人,人中父子親戚相憐,名多恩義。」

  「人性」也有生享尊貴者。

  「人性」也有施惠普廣者。

  「人性」也有敬禮三寶者。

  「人性」也有忍辱柔和者。

  「人性」也有盡忠盡孝者。

  然而:

  「人性」更有卑賤無恥者。

  「人性」更有憍慢剛強者。

  「人性」更有放逸盜竊者。

  「人性」更有兩舌妄語者。

  「人性」更有不禮三寶者。

  在「人性」來說,非常「錯綜複雜」,例如人常固執有我之實體,而生種種之過失。

  總之「人性」,如《涅槃經》云:「人命不停,過於山水,今日雖存,明亦難保,云何縱心住惡法。」

  至於「佛性」。

  《華嚴經》曰:「佛性甚深真法性,寂寂無相同虛空。」

  《涅槃經》曰:「一切眾生悉有佛性,如來常住無有變易。」

  在五佛性來說:一正因佛性;二了因佛性;三緣因佛性;四果佛性;五果果佛性。

  我特別注易到《頓悟入道要門論》的問答:

  問:「受罪眾生有佛性否?」

  答:「亦同佛性。」

  問:「既有佛性,正入地獄時,佛性同入否?」

  答:「不同入。」

  問:「正入之時,佛性復在何處?」

  答:「亦同入。」(此二問答矛盾。)

  問:「既同入,正入時眾生受罪,佛性亦同受罪否?」

  答:「佛性雖隨眾生同入,是眾生自受罪苦,佛性元來不受。」

  問:「既同入,因何不受?」

  答:「眾生者是有相,有相者即有成壞;佛性者是無相,無相者,即是空性。是故真空之性,無有壞者。喻如有人於空積薪,薪自受壞,空不受壞也。空喻佛性,薪喻眾生,故云同入而不同受也。」

  我個人覺得這《頓悟入道要門論》,有問題:

  其一,問到眾生入地獄時,佛性同入否?

  一回兒答「同入」,一回兒答「不同入」。

  其二,問到眾生受罪,佛性不受,說佛性是空性,所以才不受。

  這二點,我不同意。

  我的答案是:

  一、眾生入地獄,佛性同入地獄。不得說「有」或「無」,有兩可之說,彼此矛盾。

  二、眾生入地獄受苦,佛性為何不受?並非「空性」,而是佛性無淨垢之染,故而不受。

  有人主張「人性」即是「佛性」,我說「不對」。

  有人主張「人性」並非「佛性」,我說「不宜」。

  這是怎麼說呢?因為「人性」若與「佛性」同,人性即佛性,就不用「明心見性」了,也不用修行了,人之一切習性皆佛性故,還修什麼?

  但,若說人性非佛性,也不宜。因為佛性本身無變易,印證佛性後,須要在人性上應用顯現之故,在人性上可以發「般若智慧」之故也,人性可以顯發佛性故。

  我認為:

  人性與佛性是互相並行的。

  人性受染淨,而佛性永不受染淨。

  佛性唯我獨尊,常住無有變易。

  人性因修行故,可顯發佛性的智慧。

《天邊的孤星》人性與佛性並行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