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

六度波羅蜜-修持之方法

本道院副院尊觀音菩薩登台102年3月30日

聖示:今夜,探討【六度波羅蜜】:佈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。

陳生:學生恭接菩薩聖駕五叩首!

菩薩:賢生免禮!

陳生:叩謝天恩師德&謝謝仙佛慈悲!三個月前,學生誠心恭向《院尊》祈請探討【現代修行的正確觀念】,當下即獲得菩薩慈悲允諾指導;三個月來,只因俗事阻礙而延宕,一直到三天前,學生方接受到靈訊,心中雀躍之心久久不退。謝謝菩薩慈悲成全!

菩薩:機緣成熟之際,自然就能迎刃而解,希望藉由靈遊傳真方式,透過故事、對談、種種方式都好,讓大眾有如溫故知新的學習再學習,不管過去、現在,就是要把握當下。

陳生:謝謝菩薩慈悲!福慧也是修行之目標。古今中外,沒有一個人不求福慧的,其實福慧是眾生本具有的,自性中原本就具足,而且是圓滿具足。何以現在人的福慧沒有了?

菩薩:有煩惱障的人,福德就沒有了;有所知障的人,智慧就沒有了。所以,只要能除煩惱障、除所知障,福慧就現前了。

陳生:也就是說,有業障阻礙了。

菩薩:是。

陳生:怎麼消除呢?

菩薩:首先就是修德。福慧原本是性德,如果沒有修德,自性的福慧就不能現前,所以要修行。

修行人要改心,心改善了,行為自然就善良了。如果只有行為上改,心沒有改,那就是外表上的裝模作樣,內心還是妄想、執著,依然是無濟於事;是以,修行最重要的課題,就是【改心】。

陳生:喔!所以,福慧不是祈求來的,而是點滴修來的。

在進德修業之中,我們每一個人都學了很多很多的道理,而且都認為自己所學是正確的,但是表現於現實環境之中,常是似是而非,而且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,就是:「所知障」。

由於修子之執著,自我擇善固執,不能接納他人的建議,就難於破除所知障;所以,在日常生活之中,與人有隔閡,不是經常碰壁,就是時常吃避門羹。

修行無非是破我執、斷煩惱,至於要如何修學,懇請菩薩明示!

菩薩:首要就是把【六度波羅蜜】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。

陳生:要如何去做?

菩薩:就是把【六度波羅蜜】落實在你們的生活、事業之中,這就是:「行菩薩道」。

佈施:簡單的說,就是犧牲奉獻。

持戒:簡單的說,就是守法、守規矩。

忍辱:就是有耐心。在工作上,要有耐心。日常生活中的煩惱、恩怨、不平,你們時時刻刻都會遇到,要能忍辱。

精進:就是求進步。時代變遷,方法也隨著改變;所以,眾生的意識形態、生活方式也不相同。在某一個時代,有某一個時代弘法的方法,不可以一成不變,而老守住一個範圍。

佛法從印度傳到中國之後,就有了很大的改變,在生活方式上,從前是托缽,過午不食。到中國之後,接受供養,不托缽了,一切生活環境全都改變了。所以要適合現代化、本土化、生活化的原則,這才是精進的真義。

禪定:就是自己有主見,不為外境所動,這是:禪定。

般若:就是對於一切人事物之真假、邪正、是非善惡,都清楚明白,不迷惑,不顛倒,這就是:般若智慧。

陳生:也就是說,能將【六度波羅蜜】落實在自己生活之中,那麼快樂就跟隨而來了。

菩薩:當然。無論做什麼工作,都是修菩薩行,在行菩薩道。一個行菩薩道的人,他是充滿法喜的,這就可把煩惱轉成菩提,把迷轉成覺悟了。

日常生活之中,爾們若是對於工作有繁重之感,而且覺得苦不堪言,就會怨聲載道,如有這種心態,就註定了要六道輪迴。

陳生:念頭一轉,就是轉念,只要時常轉善念,去除無名煩惱,心境祥和,就會快樂無邊、幸福快樂。

現在,我知道勤苦的忙於道務工作,是跟一切眾生廣結善緣與法緣,亦是在成就自己的【佈施波羅蜜】。

學佛,就是要把自己的菱角去除,不但要把它化解掉,而且要圓融起來。凡是從自己內心所產生的念頭或言行,皆要反躬自省,而且從自己的內心去化解。

是以故,佛法的戒律,是用來要求自己,不要放蕩形骸,也是用來約束自己,而不是用來要求別人的。對不對?

菩薩:所以,要學六祖惠能大師,就是要學他常常見到自己的過,不見世間的過。修子果真如此的修持,你們的心就真的在轉化了,日日行持,心境慢慢沉澱,也就可以逐漸向內觀照了。

陳生:唉呀!真是不好意思啦!眾生的心,猶如心猿意馬,無法安住,天天蹦蹦跳跳的,起伏不定,根本無法定下心來;是以,總是不見自己的過,專見別人的過。

菩薩:是呀!所以,修子知悉道理之後,就要知而行之,進而要把煩惱、脾氣、習性一一化解掉,時常要向內觀照,而且不管外境的誘惑。知否?

陳生:OK!學生謹記於心。專見別人的過,存於意識之中,只要無法排除,就會增長煩惱,也就沒有辦法向內觀照。

菩薩:是。六祖惠能大師的故事,修子都讀過,你們是否察覺到會用功的人,就像惠能大師在柴房裡舂米、劈柴、做苦工,非常用心,也能開悟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他在舂米、劈柴之中,一方面舂米、劈柴,另一方面修持【六度波羅蜜】,所以,久而久之,具足了【六度波羅蜜】。

所以,不會用功的人,即使天天在禪堂裡面誦經、打坐、參禪,也不會開悟,而且煩惱、習氣、毛病還是一大堆。你們要是會修持的話,即使就是打掃、拖地,【六度波羅蜜】也可以具足了,怎麼會不歡喜呢?因此,不會用功的人,就會認為這些工作好苦。是不是?

陳生:是呀!進德修學之後,幸虧學會了轉念,比較不會【鬱足】,從今而後會更努力將【六度波羅蜜】真正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,也期盼天天法喜充滿。

菩薩:賢生加油啦!

陳生:謝謝菩薩慈悲!修行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,真正想要修行的人,在一個團體裡,要學習謙虛、客氣、忍讓;所以,孔老夫子教我們要守禮節,乃是自重而尊人,更是希望人與人彼此之間要減少磨擦、減少衝突。

一般而言,鋒芒顯露的人會遭嫉妒,遭嫉妒這也是正常現象;因為人是凡夫,而且嫉妒、瞋恚是無量劫累積來的習氣,要是沒有這些習氣,那就趨於完美了。

所以,凡是走過,必留痕跡,一不小心犯了過錯或罪業,就植入阿賴耶識之中,有朝一日又要被打成【殘靈】了。

菩薩:修子於修道的道程之中,務必要時時刻刻存著真誠的心,並且常常自我檢點,反省自己。在處世之待人接物當中,待人要遵守禮儀,處事要規規矩矩。

人生在世,本是凡夫,又處於紅塵俗世,追名逐利,物欲之心特別重;是以,凡夫的心專注於名利之上,不是處心積慮,就是勾心鬥角,千變萬化。由於凡夫的念頭隨境界而轉,相處當然困難;因此,待人處世,唯一的原則就是忍讓,如此一來,即可避免一切的衝突、摩擦。

總而言之,修行最重要的,就是要抓住綱要,守住原則,功夫就容易得力了。修行的道程,首要是自我要求,修心養性,其次是自利利他,行菩薩道;是以故,修行要有真誠、真實、恭敬心、慈悲心。

可。停筆。吾退!

陳生:謝謝菩薩慈悲!學生恭送菩薩聖駕五叩首!

寶德雜誌122期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