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天,公藝受楊姓孀婦母子所託,代其到趕集市場賣牛,價值八千五百文,買主江某現交錢五千文,不足的三千五百文,約好下一次市集時還清。
不料屆時江某卻避不見面,意圖騙錢。公藝等到晚上才回家,自己就先將錢如數交給楊姓母子。
經過一個多月,聽說江某病死。在當年的中秋夜,公藝在靜坐賞月時,忽然看到江某前來,口說要還不足的牛價。
公藝一時大驚說:「聽說你已經死了,沒想到是誤傳。」
江某沒有回答,竟自往牛欄處走去,公藝不了解其中的含義,於是點燈到牛欄去探視一下,看到母牛剛生一頭小牛。
公藝驚訝的說:「欠債變牛還錢,真是一點也不假。」後來將牛賣了三千五百文,抵前不足之數。
這是公藝被騙的明證,於是就將此事告知大家,使人不敢貪取不義之財,人人能安分守己,詐騙的手段沒人敢用,社會秩序因而安寧。
這是張公藝「賣牛被騙,詐者果報」,為第十二個「忍」。
後人有詩贊歎說:
寡婦孤兒最可憐,賠錢不怨未伸冤;
三千五百事猶小,可笑變牛難耕田。
※ ※ ※
《太上感應篇》有云:「禍福無門,惟人自招。」而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。觀現今之世,人人皆窮其一生逐鹿財富,甚至有許多人向人借貸,欠了債不但不還又理直氣壯,輕者造成他人手頭拮据、憂心煩惱,重者造成他人家道衰落走投無路,卻不知冥冥之中,所有因果皆會隨人善惡細微,各彰報應,待其步履蹣跚地走完人生,才發現浮世名利終究是一場空,卻唯有業隨身。
「人心若想擁有愈多,能施捨的就會愈少。」其實,錢財乃身外之物,夠用就好,不可囤積,因為錢財是一把雙刃劍,一個人若能不生貪念,不斷行善修心度人,自然可在無形中為自己積累福報。故如欲改善自身運程,務必不可虧欠他人錢財或物品,如若有所虧欠應擇機迅速歸還。然而若有他人虧欠自己錢財或物品,則不應罣礙在心,此乃「福氣」之來,甚至可因此「捨財免災」,因為救人於水火急難,其功德甚大,能得大福報,而忘卻別人虧欠自己的,亦能得大福報也。
虛原雜誌201期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