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迦葉尊者的一位弟子已經證得四禪,有一天,他在金匠叔叔的家中看見一些非常美麗的東西,而生起非常的愛戀,就還俗離開僧伽。
但他十分懶惰,不努力工作,終於被叔叔趕出去,淪落為小偷。
後來,他被政府逮捕,準備送往墓園去處決。這時候,大迦葉尊者看見這位以前的弟子,就告誡他:「收攝你的心念,堅定地觀想某一目標。」他遵照大迦葉尊者的教誨,繫念在前。
到達墓園時,行刑官員告訴他:「我們要處決你了。」就開始做各種準備工作。
儘管馬上就要被處決了,他絲毫不恐懼或焦慮,只是靜靜坐下來,進入禪定,忘掉即將來臨的危難。
執行的人對他沉著的態度和勇氣,十分欽佩,就說:「看看這小偷,雖然馬上就要被處決了,仍然不恐懼顫慄。從來沒遇見這樣的人,他實在非常勇敢。」
執行的人覺得最好向國王報告這小偷異乎尋常的舉止,他們就向國王報告,國王也因此下令釋放他。
佛陀知道這件事後,就放光勸誡他:「你以前離開欲望的叢林,加入修行的旅途,但去除欲望的叢林後,卻又惹上新的束縛。」
佛陀又說:「清淨你的內心,不要有任何精神上的煩惱,連根拔起欲望的根,清淨自在吧!」
這小偷於是堅定地察覺因緣和合事物的生滅和無常、苦、空的性質,不久之後就證得初果。
後來,他到竹林精舍向佛陀頂禮問訊,也在佛陀的允許下,重新加入僧伽,並且在佛陀更進一步的教導下,很快就證得阿羅漢果。
※ ※ ※
何種境界最美?何種情境最妙?無不在於其「清」與「淨」也,清可見底,淨可去穢,無有任何之污蒙,最為美意,人之心如能清,則性與靈必可明,能明即可昇華,那悠然之情況是可以體會的。
淨則當淨心中之一切雜陳,此雜陳包括了世俗之各種欲利之染--貪、嗔、癡之惑等,都得設法加以除去,那你之心即可「淨」矣。
心既淨,即可得靜,靜得而後,有助己靈之歸化,這也是養心之道也。然人之主,在於己心,心不養則必腐,必爛而沉墜,莫可輕忽。盼世人能悟以行之。
禪化闡道篇第三輯 清淨養心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