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在世時,出家弟子中有一位修行十分精進勇猛的聞二百億,由於太過精進勇猛,在刻苦的修持下,身體逐漸疲憊,雖到了難以支撐的地步,仍然未能開悟,心中非常煩惱,因此,就向佛陀請求還俗。
「佛陀!出家修行太辛苦了,我要回到世俗去!」
佛陀慈悲端詳眼前這位既疲倦又沮喪的弟子,問道:
「你過去是做什麼的?」
「我是彈琴的音樂家。」
我問你:「假如琴弦繃得很緊,彈的結果會怎麼樣呢?」
「弦太緊會斷。」
「如果太鬆呢?」
「太鬆則琴不響。」
佛陀微笑地說:「聞二百億,修行也和彈琴一樣,太過勇猛精進,就像太緊的琴弦會斷;太懈怠不認真,就像太鬆的琴弦不響,所以修行的生活要中道。你常常苦行,苦行太苦了,就會感到修行冷冰冰的,沒有意思。你若回到俗家去,太過快樂反而容易樂極忘形。因此,真正的修道生活,要不苦也不樂,行之中道,這才是真正的修行。」
修行太緊太鬆,是許多人都容易犯的過失。有的人太過著急,用苦行壓迫自己,使身心如繃緊的弦,反而不能灑脫自在;反之,有的人懈怠、放逸,空度時日,終不能開悟證道。
在超凡入聖的修行路上,是不能偏於一邊的,不急不緩、不苦不樂、不忙不閒,把身心安住在中道的生活裡,維護自己在一個平衡調和的位置,就能增進道業,逐漸解脫證悟。
※ ※ ※
一根木材在大河中順流而下,這根木材既不靠岸,也不沈沒,不漂向陸地,也不被人撈取,不被捲入漩渦,也不從內部腐爛,最後,它一定會流入大海。
一個修行者也要像這根木頭一樣,既不執內,也不執外;既不執有,也不執無;既不執正,也不執邪,他雖然遠離迷惘,但也不拘泥於覺悟。任其一身在道的河流中浮游,最後終將流到智慧的大海。這種態度就是修道者應走的中道見解與中道生活。
世間有兩個極端,出家人不應該接近。這兩個極端是什麼呢?一個是極端放縱自己欲望的享樂主義,一個是極端的苦行。琴弦繃得太緊或太鬆,都彈奏不出和諧的聲音,唯有適當的鬆緊才能奏出美妙的樂曲。
修行尋求覺悟之道也如同彈琴一樣,怠惰鬆懈不能得道,太過專注緊張也同樣不得成就。因此,我們努力向道必須慎重的掌握適當的程度,不會太鬆,也不會太緊,如來捨兩邊,走的是中道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