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西湖邊有兩座常令遊人悲歎的美人墓:一座是南齊著名詩妓蘇小小的孤塋,位於西冷橋畔;另一座則葬著明初怨女馮小青,長寂在孤山腳下的梅樹叢中。
兩座長滿青草的孤墳,給西子湖畔增添了幾分淒美的色彩,到這裡憑吊的人們不免會回想起兩位薄命佳人的淒婉故事。
馮小青原是廣陵的世家女,其祖上曾追隨朱元璋南征北伐,打下大明江山,建立了汗馬功勞,馮家因此享有高官厚爵,到馮小青父親時受封為廣陵太守,馮小青的童年就在廣陵的太守府中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。
小青生得端雅秀麗,聰穎伶俐,深得父母的寵愛。馮母也是大家閨秀,對於獨生的寶貝女兒,從小就悉心培育,一心盼望她長成一個才貌出眾的姑娘。
小青十歲時有一化緣老尼來到太守府中,見小青而言:「此女早慧命薄,願乞作弟子;倘若不忍割捨,萬勿讓她讀書識字,也許還可有三十年陽壽!」生為富貴中人的馮母,並不相信也未理會。
天有不測風雲,小青及笄時,燕王朱棣奪位,馮家全族被誅,小青恰隨一遠房親戚外出,倖免於難。造化弄人之下,正值十六芳齡的小青被杭州名士馮千秋買回做妾,後因大婦崔氏不容被幽禁在三面臨水僅有一路可通的孤山放鶴亭邊。
孤山清冷、愛人兩隔,僅有一老婦服侍陪伴在側。她有一首《讀牡丹亭絕句》,寫的正是當時自感身世飄零的淒然心情:
「冷雨幽窗不可聽,挑燈閒看牡丹亭,人間亦有癡於我,豈獨傷心是小青。」
詩成不久之後,小青因傷心抑鬱染上重病又拒服藥而撒手人寰,聞訊趕至的馮千秋抱著小青哭著說:「我負卿!我負卿!」,但天人已永隔,那年小青未滿十八,應了老尼之言。
幽禁在孤山的日子裡,痛苦的人生遭遇,讓小青轉尋佛法的解脫,她天天禮拜觀音菩薩白衣大士,並在白衣大士前許願,寫下這首可傳誦千古的詩:
「稽首慈雲大士前,不升淨土不昇天,願為一滴楊枝水,灑到人間並蒂蓮。」
由於親身受苦,也看到人間夫婦很少有真正快樂的,因此,她不求死後昇天,或往生淨土,而願化作菩薩淨瓶中的一滴甘露水,灑向人間,希望將來世界上的夫婦,都能永遠幸福快樂美滿和諧。
領悟到人生就是還債,小青詩中痛苦感情的背後沒有委屈,也沒有怨恨,更難能可貴的是她有著一顆慈悲柔軟的同理心,由己之苦體會到世界上其他人的痛苦,所以能寫出願為一滴楊枝水,灑到人間並蒂蓮這麼動人的詩句。
古往今來,世上類似小青這樣的痛苦遭遇應該有很多,只是小青的才情與胸懷讓她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,而能流傳至今。
※ ※ ※
浮遊塵海,幾得夢圓?利市名塲,每易生波。況是娉婷麗質,命註福薄紅顏;帶慧投塵,早招蔴纏絲縛。芳跡既顯,更遭蝶浪蜂狂;雖云江南絃管,天子亦尚風流。岳陽樓畔,山人亦傳韻事;然而緣珠墜樓,何來摧花之客。昭君出塞,誰是玷玉之人?富能敵國,難圓卿我誓盟。貴稱帝皇,忍聽琵琶惜別;畢竟歷劫紅塵,總是苦多樂少。
明因知果,芳心亦平;既是過來,應憐後者。茲值高唱興教,兼逢宏施普渡;乘機緣而演藝,為道俗以獻才。鐘錦聯唱,醒醉溺之迷靈;教華樹範,彰聖賢之仁德。無人無我,空色空相,閨閣名媛,翰苑英妹,鏡前恨婦,窗下怨娘,載將閒情,移作道用。寄意吐懷,莫興吟風弄月;輕描淺寫,應重女德男恩。
綱常共守,總慶相和,章台俏女,舞榭麗兒,毋戀酒綠燈紅,勿羨虛榮假美,今遇仙槎,應就歸航。洗卻鉛華,免興珠黃之感,勤修經章,而臻情舒之樂,歸還碧苑栽培,永是馨香瓊花。事屬義舉,廣結善緣,江湖藝女,蒼媪侍婢,莫謂人輕力微,難仿鬚眉英勇。須知集腋成裘,能創稀世偉業,鐘鳴五洲,教化萬邦,舉世景仰,禮拜群芳,敬奉一盞,祝君早証。
鐘道聖訓-男恩女德總相和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