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歷九年,三十六歲的憨山德清己經是名滿天下的著名禪師了。那年,當朝皇太后遣官到五台山,詔令德清主持佛事,為万歷皇帝祈求皇儲。
原來,万歷皇帝大婚已經三年,卻無皇子降生。皇儲,乃立國之根本,事關朱家天下的傳承,難怪太后著急呢。
德清與李太后交誼多年,不敢怠慢,將數千人的大法會安排得井井有條。說來也神奇,自從德清主持了七晝夜的水陸大法會之後的第二年,從京城傳來喜訊:皇長子平安降生了。一時間,德清被朝廷內外傳說得神乎其神……
李太后為了奬賞祈皇儲有功的憨山德清,特派專使赴五台邀請他入宮。然而特使尋訪遍了五台山的一百零八座寺院,哪裏有他的踪影。
原來,為了躲避紛沓而來,不勝其煩的應酬,憨山大師早已悄然離開五台,來到山東嶗山,在山南最偏僻的地方搭了一間茅屋隱居下來……
特使一路追踪來到嶗山,轉告了太后的盛情。憨山大師不願意過多介入世間俗務,婉言謝絕。
當李太后得知憨山大師住處簡陋,只有茅屋數間,憐憫得落下了眼淚。她要求万歷皇帝再派特使到嶗山,賜給憨山黃金三千兩修建寺院。
憨山拒絕接受這份天大的恩賜,他說:「我有茅屋一間,足可遮風避雨。而現在山東正在鬧飢荒,每天有大批飢民餓死。古人有矯旨賑災的先例,我們何不以此重金救濟災民?這樣可以廣布皇上的仁慈美德。
於是,憨山與特使便以皇帝的名義,用這批修建寺院的黃金賑濟了災民。
※ ※ ※
祥雲德雨,芸蒼稱慶,急雨罡風,災黎悲劫,事無常序,人無恆情,變遷世涼俗炎,豈今而然,自古有之。至今世風頹喪,而道德之沉淪,孰能抉挽,惟存道義相救,庶起迷人之覺。
今而高倡入雲,為興道而同心作善,誠可喜也,羣生道心,從慈悲以發善,如值醮超勝會,更宜爭功立德,以圖善蔭繁茂。子孫榮昌,有賴於德功高聳,毋以金錢作命,死守銅山,豈不聞前賢之訓,財雖潤屋,亦為招禍之由,德可潤身,終獲長慶之福,兩者揮求,當以德而先重,財應輕之。
雖云世間萬事,非財不行,而我道之推宣,憑德義道訓而化俗,何需財之太大。舌能妙燦,自可生花,囊若深深,定有善餘之寶,何妨作善積德,共舉醮超普薦,仙佛以道法為寶,世徒以血汗而酬,各獻所能,三界濟和共沾。
寶貴金錢光陰,雖然為世重之物,但金錢能缺,光陰易逝,朝夕常變,何及道之永恆,得道長生,何不重哉。世人猛覺,自今力求,齊向善道舉步,同收菩提佳果,勉之勉之。
鐘道聖訓-金錢雖重德更貴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