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月13日 星期一

難捨身外物

  有一個老人,一生信佛,日日積德行善,天天誦經念佛。

  他有一件寶貝從不離身,就是他念經時的佛珠,那不是一串普通的佛珠,年輕時因緣而得,得到後如獲至寶,由於歷史久遠,佛珠顆顆光潤亮澤,傳為佛門之寶。

  後來佛珠為一賊人所覷,夜半入室行竊。老人拼死守護,大聲呼救,賊人情急之中舉刀殺之,奪珠驚慌而逃。

  老人身中數刀,不治而亡。眾人目睹慘狀,質問佛既慈悲,為何不護其生靈,任由歹徒胡作非為?

  佛答:「難捨身外物,佛能奈何?」

※ ※ ※

  今日講解修行需有善智明辨之心,言修行則需要具備,何故?

  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,其實每一個人都具備無窮無盡的智慧,但往往在一時間難把智慧發揮,導致心靈沉陷諸種苦境當中。好比大家都知道,欲妄心若過大,必貪念不斷,而這心必定延生煩惱不止,為金錢煩惱不斷、為情愛煩惱不斷、為權利煩惱不斷、為行(車)、為住(房子)、為坐(家居)、為臥(家中居睡用品),諸等等都沉浸在欲妄的糾纏,使心靈難脫苦障放之不下、丟之不了,以上等等問題人人難道不知道、不明白,沒智慧可以去分辨嗎?問題出於何處?在於執著太深,將一切非實非永久的東西,都誤認是自我永久的東西,求的是什麼呢?何不就是求個享受占為己有而已。

  修行就是要能明辨這些錯誤的執著,進而用智慧去從中修正,如知欲妄過大會導致煩惱不斷,就要時用清心寡欲的心來破解。再簡單一點解繹,就是善用智慧去分辨,世間的任何東西什麼是你(妳)的,實無一物,全然只是暫借所用啊!

  而又食好、食壞,東西一入肚有何分別?美食佳餚能飽足、粗食淡飯又何嘗不能飽足?住好的、穿好的、睡好的又何嘗不是人在世間時暫用的呢?只要明智去體悟,一旦這身消逝,住的、用的、食的,有什麼能帶得走呢?

  要明凡心是很容易迷戀人世間一切假相,又因一切假相使心不安,貪求爭奪致使原本靈智迷惑,而修行乃是要破除凡心的種種迷障,斷除諸等煩惱,使心靈安住原有光陀,這就是求修的意義。修行能破除一切苦障,故聞法者要用心去領悟、體會,方不淪落苦障深淵。

修行綱繹大解-修行需有善智明辨的心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