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12日 星期二

雲水隨緣

  五代的僧人法眼文益,是浙江餘杭人,七歲就出家。他曾在長慶慧稜禪師處參禪,過了許久,始終不能契悟入道,於是辭別慧稜禪師,開始四方雲遊。

  有一次,法眼禪師行腳到福建石山,半路忽然下起大雨來,他看到附近有一間地藏院,於是趕上前去避雨、掛單。

  地藏院裡的知客師見有人來掛單,就問:「禪師,您打算往那裡去?」

  法眼禪師回答:「其實我沒有什麼目的地,只是隨意走走罷了。」

  知客師聽了以後又問:「像你們雲遊行腳的禪師,經常四方來去,這種雲水生活有何感受?」

  法眼禪師答:「雲水隨緣。」

  知客師對法眼的這個回答非常欣賞,就說:「啊,你這一句『雲水隨緣』真是最逍遙自在了。」

  法眼禪師聽了知客師的話,對於雲水隨緣的逍遙自在,忽然頓有所悟。

  在禪林裡,給許多禪者掛單的地方,叫做雲水堂,這表示禪者的生活像天上的雲,那樣自由自在的飄浮,又像大海裡的水,那樣的隨波流動,所以禪者是隨緣生活,隨心自在,隨遇而安,隨機應化。

  我們生活在世間,要做到隨緣自在是多麼不容易!名枷利鎖,種種的牽絆,種種的束縛,使得我們的生活難以自在。若能像禪師們雲水隨緣,放下一切,隨它東南西北,生也好,死也好,只要雲水隨緣,逍遙自在,那麼生活將會是多麼的美妙。

※ ※ ※

  「萬般變化總由心,至誠行道貫古今。百年光陰如流水,一世浮華似行雲。」

  人之本性,自降後天,受塵俗之習染,受七情六欲之束縛,造成自性之局限,將本來光明逍遙之本性給埋沒掉了,甚為可惜!如果一個人能秉持先天之至性,安性而為,那就是逍遙的基點,也因為如此,現今世人逍遙不起來,都是自性受困擾所使然也。

  自性要逍遙,得多參理以悟明,多能開闊心境,虛懷本裡之性空,那在無憂無慮、無煩無擾之下自可逍遙矣。否則日日受塵煩,天天受俗擾,內心未空,永難清淨,何來逍遙之機?所以境由心生,心控其境,全在於己也,悟理行之。

禪化闡道篇第四輯-自性逍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