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

德高而尊

  佛鑒慧憼住持舒州太平寺時,高庵善悟任寺院維那一職。當時高庵年輕氣盛,下視十方尊者,好像沒有能令他滿意的。


  有一天禪院敲鐘用餐時,他見侍者將一件與眾有異的食器放在佛鋻面前,高庵便出堂大聲說道:「身為五百僧眾的住持長老,做出這種行為,怎麼能為後學之輩作出表率呢?」


  佛鑒當時好像沒有聽見一樣。


  高庵下堂之後詢問,才知道擺在佛鋻禪師面前的是清水齋菜。原來佛鑒禪師一向胃有病,不吃油膩的食物,所以如此。


  高庵因為錯怪了佛鑒禪師,感到慚愧,便到長老方丈中要求免去自己的職務。


  佛鑒對他說:「維那你所說的話很合道理。只是慧憼我有病,故而如此。我曾經聽聖人說過:應以道理,通諸滯礙。我所吃的既然不優於眾人,所以也就不會懷疑甚麼。你的志氣高明遠大,將來一定會成為禪門的柱石。千萬不要將這件小事放在心上!」


  後來佛鑒禪師奉詔住持東都智海寺,高庵善悟便去了龍門寺,在那裏成為了佛眼清遠的嗣法弟子。


※ ※ ※


  群聚的社會裡,難免有長尊幼卑的地位關係,長者之所以受人尊敬,除了年齡略長以外,即是因為豐富的經驗值得效仿。然則長者倘若自恃年齡及經驗,欲為長不尊,常行敗德,那麼如是之人不足稱為尊長。


  君子之德,風;小人之德,草;草上之風,必偃。有德行的人,通常可以影響及教化他人修德從善。所以儒家思想自古以來皆不以嚴刑峻法規範世人,而是以「道之以德,齊之以禮」的精神,善誘世人羞恥之心。然則長幼間往往因為世俗觀念,蒙蔽以德為尊的重要,取而代之的是以年齡為長者是尊,因而盲目跟從模仿,雖然模仿可以減少發生錯誤,但若模仿失德事,則必導致身敗名裂。


  修道者不論年齡長幼,在於親道的年資上,必然多於一般未窺門徑的人,所以修道者必須時以敬身為念。什麼是敬身呢?敬身就是自己尊重自己,尊重最高的道德標準,才能成為他人的楷模。因為世人習慣於模仿,倘若修道者無法以最高道德標準規範自身言行舉止,上行下效,修道者不僅會因自己失德造業,更恐因影響他人罪加一等。


  如何檢視是否達到敬身的標準呢?基本上的言行舉止當然不可或缺,再觀察周遭同修或晚輩是否有行為偏差的行為,因為敬身是最高的道德標準,也是最易影響他人舉止的觀念,所以以他人為鏡,即可反省自身。


知禮修行-第十八章 敬身為禮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