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位大臣的父親已經六十歲了,大臣不忍把他丟棄於深山,就在家裡挖個地下室,讓他父親居住,三餐飲食都親自奉送,所以沒有人知道他有一位父親已六十歲。
有一天,鄰國派一個使者,牽了兩隻白馬一模一樣,要國王辨認那一隻是母,那一隻是子,並說明一個道理,否則起兵攻打,其實鄰國老早就想吞併這個國家。
其中一位大臣建議,先打探棄老國內有沒有能人再說,所以先牽兩隻白馬來試探。國王知道鄰國兵強馬壯,一旦打起來我國必吃虧,所以不敢和他敵對,於是召集了許多大臣商議,都沒有人能答覆。
這位大臣回家,即將此事稟告父親,父親說:「這個很簡單,用飼料給他們吃,讓食者是母,搶食者是子。」大臣將此事此理,奏明國王,國王以此回答使者,就沒有事了。
又一次使者,捉了二條黑蛇,也是一模一樣,要他們辨認雌雄。國王召大臣來辨認,也沒有人辨認得出來,這位大臣又回去稟父親,父親說:「這也很簡單,把兩條蛇放在軟棉上面,不動者是雌,多動者是雄。」
使者再一次拿一枝杉木,全身頭尾一樣,要他們辨認頭尾,國王也召大臣來辨認,無人能辨認得出來。這位大臣回去稟父親,父親說:「這很簡單,把它放在水裡,頭即略沈,尾即略浮一點。」大臣將此事奏國王,國王也以如此回答使者,又一次的解除了國難。
又一次使者牽一隻大象要他們秤看幾斤?國王召大臣也無人能知,這位大臣又回去稟父親,父親說:「把大象牽到船上,看看沈沒多少,把它劃一條線,大象牽起來再搬貨物上去,直到劃線為止,秤秤那些貨物就知道多少斤。」
大臣以此奏稟國王,國王回答了使者,使者回去奏稟敵國國王。以此數次之試探看來,該國必有能人,不能起兵,起兵必吃虧,所以自此和睦無事。
棄老國國王因數次都是這位大臣解決了國難,欲賞賜金銀財寶,這位大臣說:「臣什麼財寶都不要,只希望國王答應一件事。」
王說:「什麼事你說,朕必定答應。」
大臣說:「我國法律規定六十歲以上者棄於山,請國王取消,因為老人是國家之寶,智識經驗比較豐富,這幾次的難題都是我父親所答覆,所以希望取消這條法律,臣即感激不盡,萬民也都會感謝國王的恩德!」
國王准許取消了這條法律,從此成為最孝順的國家。
※ ※ ※
敬老是固有倫理道德之一環,自古至今都受到重視也。
老者是生活經驗、生活成果之結晶,老者更是精品,老者是少者之導引指迷者,愈老愈值錢也,故可知為何古董那麼的受到尊重喜愛,其原因在此也,故老者不值得尊敬嗎?但由於社會之不斷遷異,人心之不斷受到壞風氣之薰侵,使得此種之觀念漸漸的淡沒,不由得在此來加以喚醒之。現今之社會,少不敬老,年輕自顧其心念,導致社會道德的失序,社會因而醞釀不良之風氣,喪失固有道德之美好,使得罪業也因而更加深重。
今以此題綱來呼喚社會人心,敬老道德之回醒有賴世人齊心來勉勵,才能步入康莊美好之社會,使得大家能安詳,並能齊肩於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」之聖境矣。
社會道德省思-第十五章 敬老道德省思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