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傳丁蘭年青時並不孝順,父親被征戍邊,戰死疆場,留下丁蘭與母親相依為命。由於父親早死,所以他是由母親含辛茹苦的撫養長大。
每天丁蘭在田裡工作,中午時都由母親把午飯送到田裡給他。不過,丁蘭對母親卻非常差,無論母親過早或過晚送飯給他,都會被他責駡。
後來,丁蘭有機會到學堂讀書,得到夫子的開導,聽到烏鴉反哺、羔羊跪吃母乳等事,幡然醒悟,決心改過自新,誓做孝子。
次日,當母親為丁蘭送飯時,丁蘭急忙迎接,卻忘記放下手中的鞭子。丁蘭的母親以為丁蘭要鞭打她,所以慌忙開步逃跑,誰知卻撞到一棵梨樹而亡。
丁蘭哭得死去活來,於是把梨樹的支幹砍下,請工匠把支幹雕刻成母親的樣貌,供奉堂前,從此早晚請安拜祭,視如活人一般看待。
這亦成為了後世華人為故親立神位的典故,而用來作神位的木,亦會使用花梨木。
※ ※ ※
又是「清明祭祖」之佳期,每每在清明時分便是華夏民族對於已故先人表示誠敬之(追思悼念)之時。
每當思憶已故先親在生之時,對待吾人付出無比的「關懷與照料」,在吾人幼小之時「百般啊護」無微不至,如今,昔時對我呵護有加、慈愛憫護於我的家親已然不再,而正當吾今有能力得以對其孝敬,稍欲做思圖供養以承歡膝下之際,卻已全無機緣以報其德,所謂:「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」,故藉此清明時節追思感懷吾之先親,告慰先親。如今吾人亦已在社會上立有一席地位,乃將此懷悼先祖之心,轉化做對在生爹娘之孝順,以圖報列代祖先之德澤。
世間人當知,吾身得自於父母,無我之父母便無我之身軀的長成,我身之所有是乃父母之所有,我身之行善修德,便將成為父母之同榮,我身若愚迷,將使父母蒙受羞辱,故力行諸善以榮耀父母,更使先祖同蔭;而未曾照見之先祖雖然已矣,絲毫未敢輕慢,對於禮敬不敢稍怠。
寶德雜誌第41期-述論:清明祭祖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