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時,在福建有一個叫作杜景行的人,他是佛教中的居士,表現的對佛教很虔誠:每天只吃一碗淡飯,不沾酒肉。
他常常誇口講大話宣稱:自己將要得道,不久後就要升天了,還鄭重其事的叮囑家人要他們潔淨身體靜心等待,家人都忍著笑答應了下來。
一天杜景行打了一個盹兒,頃刻之間就做了一個非常清晰的夢。在夢中,杜景行來到了一處好像神仙居所似的地方,那兒有幾個人一見杜景行來了就起身迎接他,請他坐下,並給他一卷書讓其閱讀。
杜景行一看書中的內容盡是一些責難佛教的言論,就很生氣,當即甩手就要走。
那幾個人說:深知其中道理的人就要來爲你解說了,何必走呢?他們一說完,就有一位佳麗美人走了過來,笑著說道:我是來爲你解說這本書的,爲何不再逗留片刻。
說完她徑直挨著杜景行坐下,身體緊貼著他,又握住了他的手腕,一同翻看那本書。
杜景行當時只覺的倆人在一起,令他骨頭都要酥了。此刻杜景行早已神魂顛倒,心思全在那女子身上,唯恐冒犯了她,不管女子說什麽,哪怕說的是那本責難佛教的書中的言論,他都唯唯諾諾的不敢說什麽。
這時,忽然聽到衆人大笑道:你凡心不死,哪能成佛?頃刻之間,杜景行就驚醒了過來,才意識到剛才在做夢。
從此他意識到:自己離得道成正果還有一段極大的差距,便非常的羞愧,再也不說就要修成的大話了。
(資料來源:《螢窗異草》)
※ ※ ※
人從慾念生,又從慾念死,財色之於人,人人難捨,此譬如刀刃有蜜,甜不足一餐之美,然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,其實不論男女,蠢然易動者莫如淫慾之心,淫慾之念一旦生起,即會生如下諸念:
一、邪緣未湊,已生幻妄之心。
二、勾引無計,已生機械算計之心。
三、羨人之有,已生妒毒之心。
四、欲情顛倒,已生貪著佔有之心。
五、稍有阻礙,已生瞋恨之心。
六、奪人之愛,已生殺害之心,種種惡,即從此而生起。
一個人若想發財,即會覬覦他人之財富、權力和所擁有之物;一個人瞥見俊美之男子或女子,若生喜愛貪戀之心,即會生起攀緣執著。今若欲斷除此病,當自起念始,以截斷病根,因為『欲』屬身體之需求,但卻是心為功曹,亦即先有此念頭,才會生起慾望,功曹若止,則從皆息,故『斷欲在斷心』也。
經云:『人有二十難』,其中一難為『忍色忍欲難』,因為色欲是種種愛欲中最強烈之一種,而一個人若是愛欲交錯,則必定妄念紛飛,心中濁染興起,致而退失功德,無法見道。夫入道修行,如被乾草,見火須避,故道人見欲,必當遠避。須知人從愛欲而生憂,從憂而生怖,若離於愛,則有何憂?則有何怖呢?故學道之人能從此去心之垢染,行即清淨矣。
世間之一切,乃是無常變化,而在家修行者,雖然無法完全斷除淫、思、癡,但亦要修煉己身於面對世間種種善惡塵境能不生執著,若能如此老老實實肯下功夫,則自可減少『污染』之程度,待工夫成熟之後,即會如盲者得目,迷者見路般放下身心,雖未落髮出家修行,也能居其富而不失其富,居其貴而不失其貴,證悟無我空性也。
『心若修得清淨時,一觸到境界,便能分辨邪正;心無動亂是道場。』
坤道與習氣-第八章 女子欲視男子、見之復卻縮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