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戎,晉朝臨沂(山東嶧縣)人,竹林七賢之一,縱酒自娛,十分清高。但步入中年以後,他卻一反初衷,踏上仕途。
晉惠帝時,他官至尚書令、司徒,位列三公,而且變得十分貪財,在任期間積累了大量財富,在當時稱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富豪。
但他吝嗇刻薄之極,常常手持象牙算盤,日夜勞心算計,總感有所不足。天下人都稱他為「膏肓之疾」。
王戎的女兒出嫁,曾向他借款數萬,經久未還。女兒回家省親的時候,王戎臉色難看,很不愉快。女兒急忙將債務還清,王戎這才有了笑臉。
侄子結婚的時候,王戎送他一件單衣作賀禮,婚禮結束後又要了回來。
王戎家中生產香甜李子,出售的時候惟恐別人得到種子,於是費盡心計,將每顆李子的果核鑽孔。
王戎的兒子王萬有好名聲,可惜十九歲就去世了。小妾生的兒子王興行為不端,王戎摒棄不認。後來竟以弟弟的兒子王愔繼承後嗣。(《世說新語.惑溺》、《歷史感應統紀》)
※ ※ ※
錢財多,是罪嗎?錢財少,是過嗎?其實二者均無其罪過之來,但由於人心念的偏差,而造成種種罪業之來。更由於世人之執念不化,而造成種種不幸之來,到頭哀嘆亦無濟於事,亦即是在錢財之處理理念上之不同,致使錢財帶來了甚多之困惑。
世人甚多由年輕一直拼命的賺錢,省吃儉用,辛辛苦苦積蓄下錢財,捨不得在適當之情況下使用。待年齡大時,則無法使用,增加不少之困擾,有苦難言。試問這麼辛苦,不但無法福利自己,當然也無法濟利眾生,多麼不值得!頂多死後穿上一套較好的衣裳歸空,或是買副較佳之棺木陪葬而已,多麼可憐、癡呆,更無法帶走一毛錢。眼看財物留置、乾瞪眼,難怪死都不會瞑目也,這就是世間悲哀的一面也。
錢財多,遺禍子孫。雖言錢財多,非有其罪過之存在,大多富有之家庭,子孫多半不求上進(當然亦有甚多出人頭地者),這些家庭之父母往往有一種觀念,子孫能得求長進最好,不能有所成就亦無妨,反正老子有的是錢,怕什麼呢?這種觀念間接影響到子孫,終日不思上進,混混日子,沒錢伸手要錢,想什麼,就向父母要什麼,不知天高地厚,造成墮落的根源,這就是遺禍子孫之例,常而可見。又錢財多,會造成親人背離,子孫鬩牆,更不知得孝敬雙親,眼見父母錢財多而心存不軌,兄弟爭產:或訴訟、或兇殺,層出不窮。
總言之,錢不要太多,錢要會用在:「濟度他人身上」,這才是錢財正當的用法,不只可造真福德,亦可真正的免禍,盼世人思明之。
悲哀世間情-第六章 錢財造禍,背義逆親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