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道院彌勒菩薩 登台
聖示:氣忌盛,心忌滿、才忌露。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!
彌勒菩薩:賢生免禮!
陳生:聰明只是耳聰目明的逞口舌、鬥急智,那只是官能的智慧,除了觸類旁通有遠見外,更需要內斂的良知、良能。現代人急於速成,缺少遠見,追求超薄短小的高密度、極密集的現實利益,也許是口若懸河地推銷術,也許是引證數據的管理學,其實都脫離不了人肉戰爭,你爭我奪的戰績,更只是在如來佛掌貪嗔痴的限界而已。
苛求別人,寬以待己,成了這一世代的標記;古中國留餘地給別人,已成絕響和笑柄。
彌勒菩薩:不留一點空間給別人,逼人死地,將也把自己迴旋的空間一起堵死,不久自己也將嚐到無餘地的報復,這不是智慧,這也不是才能,而是顯露出自以為是的傲慢啊!
陳生:嗯!刀起頭落,只是劊子手的快感,只是閉塞烈火的意識,更只是文化剝離後原始的蠻橫重現而已;所以,現代人缺少的只是那一份大智若愚的內練功夫。
孔文舉年僅十歲,跟隨父親到京城洛陽,當時管理百官行政的李元禮,也以才學聞名。要到李府拜訪的人,不是親朋好友,就是絕頂聰明的秀才,一般人是不准進出的。
有一天,孔文舉來到李府門口,被門吏擋住,十歲的孔文舉便對門吏說:「我是遠房親戚,特來拜訪。」門吏請孔文舉到客房。
正好李元禮與賓客談論詩書,聽說有親戚來訪,便命人奉茶賜座,對似乎未曾謀面的孔文舉說道:「你是哪房親戚?」
孔文舉毫不緊張的說:「你的祖先老子李耳和我的祖先聖人孔子,他倆有求道問禮的情誼,所以我們兩人也應該有這份情誼的。」
李元禮和賓客都沒有想到孔文舉竟然有如此機伶的回答。此時,大夫陳韋沖來訪,大家便把剛才的應答說一次。
陳大夫便當著大家的面前說道:「小時聰明,長大了也未必是好的。」
孔文舉不甘被輕視的回答說:「小時了了,大未必佳。原來你小時了了,所以現在只是個小官。」
陳大夫被調侃的急促不安,賓客無不捧腹大笑。
彌勒菩薩:爾等謹記在心!調侃別人,樂在一時,在這個當下卻是有虧,虧心即為失啊!
有的人適合站在台前,有的人適合站在幕後,不管是在台前或幕後,都要盡其本份,每個人把自己的特點發揮出來,就是好事。所以,命理、鰲頭不要與人比,一山還有一山高,一切盡心就好。每個人的環境、境遇不同,盡其本份做到完善即可得。日常中得、失、罪、過、錯,隨傳隨到,隨叫隨到,一不小心則罪、過、錯就上身囉!
陳生:謝謝恩師慈悲!學生明白。在歷史長遠的洪流中,一個人百年的生命,其實只是上天兩手間火石相繫的瞬間火光而已,即發即滅;是以,人一出生,即是邁向死亡,在如此短暫的歲月中,爭長競短,真是太浪費、太無意義了。
彌勒菩薩:明白「道」,就得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啊!在無垠無盡的宇宙中,地球原只是一粒小石子,而每個人生存空間,更只是一粒小小細沙,較雌論雄,只是在自我畫限的蝸牛角間轉來轉去,成敗轉頭空,看歷史英雄人物,誰贏誰輸,都只是一陣煙塵,隨風散去,亦即是「萬象皆虛空,爭奪本惘然」。
陳生:是喔!人生的苦,出自爭奪,來自你上我下的積怨忿恨,源自於你富我賤的比勁較量之間。
彌勒菩薩:對!人,其實都在重蹈覆轍,在人性的黑暗面裡惡性循環,自苦自疾,難斷難了;所以,世人更該平淡自如,如清風的永在,如明月的永常也。
可。停筆。 吾退!
陳生:謝謝恩師慈悲!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《道在日常中》第八章 小時了了‧大未必佳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