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道院副院尊觀音菩薩 登台
聖示:福德是指過去世及現在世所行之一切善行,以及由於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。
《金剛經》有一段記載:「須菩提!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,所謂不住色布施、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。須菩提!菩薩應如是布施,不住於相。何以故!若菩薩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。」
是以,布施的基本原則,就是不執著於功德,心識毫無著相,能做純淨之善,自然是福德無量。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!
菩薩:賢生免禮!
陳生:福德和智慧是成就佛道的不二法門,是以,佛陀被稱為:福慧兩足尊。
因此,若是世人想要得到他人的恭敬與信服,自己是需要培植相當的福德與智慧,才可能成就的。
菩薩:然也。
陳生:那所謂的「業」?
菩薩:宇宙萬有,無論是人、畜、花木等生物,或是山河大地等無生命之物,都是由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性所構成,而構成這些的原動力,實在是「業」。
是以,所謂的「業」,就是從世人的身、口、意三處所發的「三業」。
陳生:也就是說,我們一切的行為、所為、行動、作用、意志等身心活動,都在因果關係中,由過去延續下來,而形成一股力量,成為善惡、苦樂、因果報應,以及前世、今世、來世等輪迴的思想。
菩薩:譬如:有一位農夫,因他所種植的玉米品質很好,連續好幾年都得到政府所頒發的傑出農民獎,同行也非常稱讚他。
有一次,新聞記者來採訪他:「請問一下!要怎樣努力,才能種出那麼好的玉米?」
農夫笑瞇了眼,說道:「其實,我也沒做什麼,只是每年把優良品種的玉米種子,分贈給鄰田去種而已!」
記者問說:「為什麼你要這麼做呢?」
農夫又繼續解釋道:「因為鄰田所種的玉米品種,如果是屬於次等的,在花粉傳授時,我的玉米也會受到影響,因此就長不出好品質的玉米來;所以,我會很在意鄰田所種玉米的種子是否也和我的一樣好。」
這就是佛家所說的,創造相同的業因,才會有共同的果報。農夫的作法,就是製造一個理想的共同善業因,始能創造出美好的玉米生長淨土環境。若是農夫只為一己之私,不願意將自己優良品種的玉米種子提供出來,共同善業因的條件必不充足,自然理想的玉米標準就無法達成。
是以,《道德經》說:「聖人不積,既以為人,己愈有,既以與人,己愈多。」換言之,聖人之道,就是遵循自然法則,無私而不積藏,有德則教愚,有財則濟人,盡其所有來幫助別人,自己反而更充足。
陳生:此為「天助互助」。
在社會生活之中,人人都可能擁有別人不具有的事物,以自己所有去濟人所無,是風尚,是襟懷,想這樣做的人也許很多,真正能夠這樣無私地分給別人的卻不多;因此,幫助別人,給予別人,自己的精神將顯得更加充實,人生則更顯光采!
這就是幫助別人,自己會更富有,給予別人,自己會更多的道理。
菩薩:然也。自己活,也讓別人活。從包容別人更進一步造就別人,這就是所謂百川之王的風範。學習寬宏大量,那麼,所有美妙將含笑而降。自然之道,總是在不爭不競中,在不言不語中而得到回應。世界比你們想像的還大,你們比自己想像的渺小,隨時記著這樣的真理,那麼你們便可以多方位角度去看待多彩多姿的人生,可以更快樂的出航。
可。停筆。 吾退!
陳生:謝謝恩師慈悲!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寶德雜誌第162期-法語:不住相布施‧福德不可思量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