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7月10日 星期二

一水四見

  曉大師,西元六世紀左右的韓國高僧,曾經與義湘兩人來中國求法,就在來中國的途中,有一晚路宿郊外,晚上口渴,在月光下找到了一池的水,當下喝完水,覺得甘美無比,便回到睡覺的地方歡喜的過了一夜。

  次日打算繼續趕路時,想起了昨晚的水這麼甜美,便想再去裝些水備用,於是來到了喝水的地方。


  不看則已,一看讓他連昨晚喝的水都從胃中反出,原來這甘美無比的水旁,竟有一具屍體,而蛆蟲不斷在屍體上爬動,屍水也滲透了這池水。


  元曉大師後來想,同樣的水,為什麼在沒有見到死屍時,覺得甘美無比,但在看到屍體在側時,卻覺得噁心,究竟水是甘美的還是讓人覺得噁心的?當下便悟道。


  原來水既沒有甘美也沒有臭穢的區別;這區別的並不是水,而是我們的心,因為心的分別,便有了甜水與臭水的差別了,而世間的一切對待也是如此。


  在佛經中有所謂「一水四見」的例子,眾生因為業力的不同,因此對現象界的東西感受也有所不同。就像水,在人的觀點中就是可以用來喝的,可以潔淨的;但是當魚兒看見水,就好像看見宮殿一樣;而惡鬼看見水,就像看到濃血;天人看見水,就像看到琉璃般美麗。以一水四見的例子而言,水的本體並沒有不同,但因不同的業力,在內心所起的感受便有不同。


  又例如狗子吃糞,糞便在我們的觀念裡是非常骯髒的東西,但狗子卻覺得很美味;又比如一般的人對魚蝦都覺得很美味,但對於吃素的人來說,就覺得很噁心。對於這些因人而異的看法,全然不是外在的環境有所不同,而是內心所起的反應而有好、壞、美、醜、臭、香、甘、苦等等的種種差異。


  我們生活在這娑婆世界中,對於外在固有的環境是不容易改變的,尤其佛教稱這個世界為「五濁」惡世,所謂的五濁便是:劫濁,時間的無常;見濁,思想的不淨;煩惱濁,內心裡有許多的貪瞋愚痴或忌妒,因此讓生活產生許多的不悅與煩惱;眾生濁,居住的世界五趣雜居;命濁,生命來自於父母的不淨。由此可知世間的現象是不清淨的。


  因此,要能讓世間的一切清淨,唯有內心的改變,才有辦法轉變,人人如果能廣結善緣,對人能多包容尊重,肯將多餘的布施於人,當您的心清淨,則淨土自然由此而現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