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海古佛 降
詩曰:專研佛法倚蓬窗,頓漸爭執各主張。
戲論高談無助益,實修即刻見真章。
聖示:吾今日降著:「經典的智慧」
第廿七章 須達經
「漸悟」與「頓悟」是漢傳佛教一個重要的教義爭論。持漸悟派者認為,修行有次第性,要一階一階向上;持頓悟派者認為,修行無須長期按次第修習,一旦把握住佛法真理,即可頓開茅塞馬上證果。對於這些議論,經典上到底是如何說明的呢?
在《雜阿含》第四三五經/須達經中記載:
有一次,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當時,須達長者往詣佛所問法,禮拜佛陀後,於一旁坐下,問說:「世尊!修行四聖諦是漸次才能達到現觀?或是一頓時就能達到現觀呢?」
佛陀告訴長者說:「此四聖諦是漸次才能達到現觀,非一頓時就能達到現觀。」
佛陀告訴長者說:「如果有人說:『我雖然對苦聖諦還沒有現觀到,但是對於苦集聖諦、苦滅聖諦、導向苦滅的道跡聖諦,已經達到現觀』,此說乃是不可能的。猶如有人,把兩片細小的樹葉,連合為盛器,想盛水在裡面,而持之行走,水又不會溢出來一樣,那是不可能的。
……
又在《雜阿含》第四三六經/殿堂經中記載:
佛陀說:「譬如有四登的階梯,可以升上到殿堂一樣。假如有人說:『不用經過第一階,就可以登上第二階、第三階、第四階,而升上殿堂』。此說乃是不可能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要經由第一階,然後,才能次第登上第二、第三、第四階,然後得以升上殿堂。
如是,比丘們!如果對於苦聖諦還未達到現觀,而欲對於苦集聖諦、苦滅聖諦、苦滅道跡聖諦現觀的話,那是不可能的事。
又在《增支部》布薩經中記載:
佛陀說:「猶如大海逐漸低斜,逐漸傾斜,逐漸坡斜,而不會突然變陡峭如斷崖般。同樣地,比丘們!於此法和此律中次第而學、次第而作、次第行道,而不會有頓然就了知通達,完成究竟智的。」
從上述幾部經典中記載可知,所有的煩惱並非頃刻間就能夠被斷除,因為一個人的煩惱,有許多是來自於不良習氣或頑固的個性,這些習氣和個性不是懂得理論就可以馬上斷除,而是需要經過一次又一次不斷的修正,才能改變。
證悟聖果也並非一瞬間就能夠完成,而是需要經過不同階段的修行與證悟。例如修行者從凡夫到成為斷盡一切煩惱的聖者,需要經過幾個階段:向初果、證初果、向二果、證二果、向三果、證三果、向四果、證四果等階段。
如果以世間現象而言,昔時一位世俗的學徒,不論是木工、廚師、裁縫……等技藝,都必須跟隨在師傅的旁邊,聽從使喚學習三年四個月,才能出師一樣,更何況是修行此等大事,決然是沒有頓悟之法的。
經典的智慧-第廿七章 須達經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