凱薩琳決定作一個實驗。對她來說,這真是一次嶄新的經驗。
你知道嗎?她與我們大部分人都有相同的問題,就是習慣批評別人。直到一天早上,她默想一段經文:「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。」她感覺上帝正在提醒她,今天不要批評別人。
她試著置之不理,這感覺卻一直在她心中。於是她嘗試把事情合理化:上帝不是給我們智慧去分析和評估事情嗎?……儘管結論不一定是正面的,但那感覺仍然在她心中與她辯論,直到她願意嘗試-儘管只有一天-她將禁止自己批評別人。
整個早上,她一直在想今天結束時將會是如何。與丈夫和朋友共進午餐時,除了自己比平日安靜外,一切都跟平時一樣。她所以安靜,是不願意把評論加入談話。並非她決意不說話,只是不批評而已。
這時她驚訝地發現,平日她的話語有多少批評和論斷的成份。於是她一直安靜,似乎沒有人注意到她,她自己的驕傲於是受到一點對付。
直到下午,才發生一件特別的事,她的思想和創意如同水閘被打開的水般湧現,那是好久沒有發生過的情形。到當天結束時,她驚訝地發現停止批評所帶來的結果:寫信鼓勵朋友,為一位大學同學禱告、請求孩子的寬恕,這些想法都很自然地出現,因為中間沒有批評的意念來攔阻。
凱薩琳天的實驗,後來成為終生的習慣。
※ ※ ※
論語季子篇有雲:益者有三樂,即「樂節禮樂,樂道人之善,樂多賢友」。其中樂道人之善的意義,便是與口舌是非息息相關。所謂樂道人之善,即喜愛揚善、論人優點。可惜現下環境儼然將孔子思想、教育拋諸九霄,四處充斥著八卦、是非,流言四竄,致使人人自危,尤其社會輿論偏於一隅,更將世人帶入單一思考方向,難以審辨是非,因此,人我親疏關係漸行漸遠。
口舌一詞原本無干良否,而是世人借喻,將口舌置於歹事一面。然則,口舌理該加入「是非」二字。比如:某甲、乙爭辯不休是口舌,產生糾紛,即可稱為口舌是非。口舌乃人人有之,可以談古論今,可以誇讚他人,評論正反等等功能。所以,口舌對於人之重要,不言可明。但是如欲口燦蓮花,隱惡揚善,便應多一分修養,少一分私利,互相鼓舞等言論。如此亦能受到長輩貴人的提攜。此即口舌的要點,而不是是非的所在。
樂道人之善,才能積功累德。比如:世人時有言者無心,聽者有意之感覺,這是因為世人總是關懷屬於自己的言論,因此,某甲一時輕佻無心的言語便能傷害某乙。當某乙耿耿於懷,便易造成糾紛,甚至變成運程的小人。反之,時時以稱讚代替攻詰,那麼某乙在某甲的鼓勵下,不僅大增信心,更可能從此邁向正途,或成為運程中的貴人。
財利的基礎來源在於福德,但是口舌是非最易損傷福德。比如:某人常行善功,處處為人著想,且志心大道,然則,心直口快的個性,時時造成他人的困擾,所以間接也損害了福德,因此福德漸薄,相對的,財利當然日寡。所以世人豈能不謹慎口舌是非損財利呢?
財祿因果論-第十三章 口舌是非損財利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