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月9日 星期三

空煩惱

  有人說,煩惱是「還沒惹上麻煩,就必須透支的利息。」美國人最可恨的敵人之一,就是煩惱。它像搖椅一樣,必須消耗不少體力,卻只能在原地打轉。

  李奧‧巴斯卡里歐說:「煩惱非但不能減輕明日的哀傷,反而會剝奪今日的快樂。」


  今日的美國人,為了忘掉煩惱所吞服的藥丸,比有史以來任何國家的任何種族都有過之而無不及,這是非常糟糕的事。查理‧梅爾博士說:「煩惱對人體的循環及整個的神經系統都有負面的影響。沒聽說過有人因為工作過度而送命,但的確有人死於疑心病。」懷疑會帶來煩惱,一般而言,造成煩惱的原因是不了解真相。


  其實從數學的觀點而言,煩惱實在毫無意義,怎麼說呢?心裡學家和其他研究人員告訴我們,我們所煩惱、憂慮的事情當中,百分之四十根本不會發生,百分之三十已經成為既定的事實。另外有百分之十二是無端對健康產生掛慮。


  還有百分之十是生活中無關緊要的芝麻小事。這樣結算下來,就只剩百分之八了。換言之,美國人所擔憂的事當中有百分之九十二是杞人憂天,但非無益,反而有害身心。


  怎麼樣才能減少煩惱呢?那就是-改變不了的事,就不要耿耿於懷、坐立不安。例如:我每年搭機的路程,經常長達二十萬哩。飛機班次偶爾會取消或延誤。此刻,我就坐在候機室中等待適合的班機。這時候,苦惱、生氣,根本毫無作用。但是如果我把握時間,寫完這一節,就掌握了時間。像這樣把生氣、失望所浪費的精力,用來做有益的事,就是化消極為積極。


  換言之,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,不要一個勁兒的愁眉苦臉、煩躁不安,要積極採取行動,少煩惱、多行動。


※ ※ ※


  人生在世,要突破煩惱,創造快樂的人生,必須要調整觀念。人在生活中憂煩與快樂,只在心頭一念之差,萬事想得開、看得破,研究道理,才會了解人生真諦,正如神秀所言:「身似菩提樹,心如明鏡臺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」


  塵埃就是煩惱妄想,不要放在心頭,隨時要打掃乾淨,心情就輕鬆,心裡就愉快。佛之掃三心,亦是一樣,過去心因以往之事再回首、再度煩惱,變成多餘,未來心因世事如棋日日在變遷,提早煩惱亦是多損精神而無益。只有現在心是不得已,掃心法曰:「風來疏竹,風去而竹不留聲;雁渡寒潭,雁去而潭不留影;事來心應,事去而心不留痕。」


  古有一老太婆,育有兩子,大的賣雨傘,小的賣布鞋,若晴天就煩惱大的雨傘沒生意,若下雨天就煩惱小的布鞋沒生意,可說是每日煩惱不斷。有一天,遇到一個明理之人告訴她,妳要改變觀念,若是遇到晴天,小的布鞋生意一定很好做,若是遇到雨天,大的生意必定好,如此觀念一改變,那麼以後每日一定是開開心心的。老太婆聽後,覺得有道理,認為自己過去怎麼如此的呆,從此以後改變觀念,每日生活得很愉快。


  世間萬物皆是上天借給你們生存之時使用,是暫時的保管而已。有一鄉下人,非常欣賞珠寶和金飾用品,可是無錢可買,結果觀念改變,有空閒的時間就到銀樓,站在玻璃櫃前欣賞櫃內之珠寶,直到心滿意足,而向店家道謝。老闆問說:「為何向我道謝?」鄉下人說:「這些金銀珠寶只是欣賞而已,人家買回去亦是欣賞,然而您讓我欣賞又不用花錢,亦不須為保管而煩惱,很安心又快樂。」


   一個人的智慧有限,經他人一提醒就會覺醒,覺者,「學」字頭,學後豁然貫通就有見識。修道亦是如此,理障障菩提,修道人有的時候被理障阻想不通,疑者成怪,經前輩他人一提點理通,心情就愉快。


  是故,修道要不恥下問,才能進步,學要問,謂之學問。


寶德雜誌155期-述論:調整觀念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