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逋(967—1028),字君複,亦稱和靖先生,北宋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少年喪父,刻苦攻讀,但不求功名和權力,樂于過清貧生活,後在西湖孤山的一個草屋中定居。撰有《省心錄》。
《省心錄》中說:「以責人之心責己,則寡過,以恕己之心恕人,則全交。有過知悔者,不失爲君子;知過遂非者,其小人欤!」
其意思是: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,首先應該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,這樣才能少犯錯誤,多交朋友。如果有了過失而知道痛改前非,仍然是一位君子;反之,知錯不改,因循姑息,那可就是小人了。
林逋認爲,自恕和責人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,凡是事事總在原諒自己或文過飾非的人,就會常常把責任事故和自己的過失推給對方,或過分強調客觀因素的不利條件。爲此,他要人們嚴格要求自己,成爲「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」的君子。
同時,他還認爲,作爲一個君子有三個基本要求:
首先,要敢于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,不要諱疾忌醫。他說:「人有過失,己必知之;己有過失,忌不自知。」又說:「制水者必以堤防,制性者必以禮法。」只有將自己的惰性和行爲納入禮儀和法度中,並經常強調自我檢查和約束,才能防止違禮背俗或是違法掠紀的事情發生。
其次,要有自信心。他說:「自信者人亦信之,胡越猶弟兄;自疑者人亦疑之,身外皆敵國。」意思是說,只有自己相信自己,別人才會相信你,即使是南北相隔迢迢萬裏甚至不同民族,雙方的關系也會親如手足。反之,自己缺乏自信,則將寸步難行,自身以外都是敵人。
再次,要從嚴要求自己。林逋認爲,修身在于治民主,要以仁人志士作爲自己的表率。他說:「見善明,則重名節如泰山;用心剛,則輕生如鴻毛。」又說:「爲善易,避爲善之名難;不犯人易,犯而不較難。」意思是說:想要做好事並不難,難的是做了好事不求別人知道;不侵犯他人的利益並不難,難的是當自己的利益受到他人侵犯時而不計較它。
林逋一生雖然沒有做什麽官,但是他的有關治心修身的名言,仍常被後人當作座右銘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