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時期,諸侯國之間頻繁地發生戰爭。魯哀公十一年的春天,齊國攻魯國,雙方在山東曲阜附近的郎吧展開了激戰,打得不可開交。
一天,魯國的公叔禺人看見一個背著兵器的人來到城中休息。而且,這個人滿臉疲憊,一副勞累不堪的樣子。於是,公叔禺人就十分痛心地感嘆道:「自從我們魯國抵禦齊國以來,魯國就不斷地要求百姓服兵役和交納更多的賦稅。看看現在,日益沉重的兵役,已經將百姓折磨得勞累不堪了;越來越重的賦稅,也讓百姓食不果腹,困頓不已了。
在普通百姓們為國家貢獻人力、物力、財力的時候,那些大臣公卿們又是怎麼做的呢?看看那些擁有重權的卿大夫之中,有幾個人是能夠盡心盡責地為國家效勞的呢?而且,那些擔任中下級官職的士人們,又有幾個人是可以為了國家獻身的呢?如果全國的人民都不願意為國家出力的話,我們靠誰擊敗齊國軍隊呢?既然我已經這樣說了,就從我開始吧。」
於是,公叔禺人就找鄰居汪踦商量。當時,汪踦還未成年。聽到公叔禺人這麼說,汪踦也十分同意,就和公叔禺人去前線作戰了。
在戰場上,公叔禺人和汪踦兩人不顧生命危險,奮勇殺敵。不久,公叔禺人和汪踦兩個人都戰死在疆場上,後來,魯國擊退了齊國。
人們為了紀念死去的少年汪踦,就打算用成人的禮儀厚葬他。但是,汪踦還沒有成年,人們又非常講究禮儀。根據《禮記》中對喪服的規定,普通的義士死的時候,仍然按照普通人的標準舉行喪禮。
於是,有人就建議去問孔子。孔子聽說了這件事以後,就說:「童子汪踦拿起武器,和成人一樣保衛國家,這就說明,汪踦把自己作為一個成年人來看待。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全汪踦的忠義呢?」於是,人們就按照成年人的標準厚葬了汪踦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