濟公活佛 降
詩曰:濁水東流不肯休,光陰荏苒豈停留。
爭名奪利何時了,歸處由來只一丘。
二千五百年前,琉璃王因為宿世和現世的個人恩怨,興兵攻打佛陀祖國─迦毗羅衛國。
佛陀知道共業的果報機緣即將成熟,於是提前來到琉璃王軍隊必經的道路旁等待,琉璃王出於對佛陀的敬意,下馬禮敬。如此琉璃王三次出兵,皆是遇到佛陀在道途中而暫時收兵折返。
琉璃王第四次起兵時,佛陀知道迦毗羅衛國人宿世業緣成熟,共業的果報無法挽回,即使內心沉痛,也愛莫能助。因此,琉璃王揮兵進入迦毗羅衛國後,大肆誅殺釋迦族,迦毗羅衛城也慘遭焚毀。
因為造下此一極重惡業,琉璃王及其軍隊在屠城後的七天便被大水所漂,全軍覆沒,琉璃王亦無法倖免於難。
《增支部‧常應省思之事經》記載:
佛陀說:「諸比丘,有五件事是女人、男人、在家人和出家人應經常省思的。哪五件呢?
一、我是老法,無法避免衰老。
二、我是病法,無法避免生病。
三、我是死法,無法避免死亡。
四、一切我所喜愛、可意的會分散、別離。
五、我是業的所有者,業的繼承者,以業為起源,以業為親屬,以業為皈依處。無論我所造的是善或惡之業,我將是它的承受者。」
故,佛陀無法承擔釋迦族的共業,只能眼看著釋迦族人被琉璃王大軍虐殺;佛陀也無法改變目犍連尊者的惡業,只能眼看著目犍連尊者被外道圍堵殺害。
一般而言,一個人在年輕時會有年輕時的憍慢,健康時會有健康時的憍慢,安康健在時會有安康建在時的憍慢,生活安穩時會有生活安穩時的憍慢,當憍慢恃氣的時候,就容易以身體行惡、言語行惡、意念行惡。所以,造業是自己身、心的表現,果報當然也是會由自己的身、心去承受,這就是公平公正的因果法則。
許多人誤解「禍延子孫」、「父債子還」……的真義,其實,會聚集成為一家人,皆有其複雜的因果關係。吾舉一實際案例來解釋箇中因由:
有一男子平日依靠收購野味和販賣野味維生,賺進豐厚的錢財,然而他的子女卻出現許多精神上或身體上的問題,尤其是皮膚病最嚴重,而其緣由是因為其子女本就有自己的惡業,由於自己的惡業感召而出生在這個家庭。也就是說,賣野味的家族,因為今生所造惡業,感召了福報薄弱的子孫來投生。
所以,一個人不應該埋怨父母,因為,不是父母要你來這個家庭出生,而是你自己的「業」感召來投生。
又例如一般民間所謂的「消災解厄」,其實並不是仙佛有能力違背因果法則,或可以恣意改變因果,而是當事人所造的善業改變了惡「緣」,讓惡「果」無法成熟,但是其所種的惡「因」,並不會憑空消失,在他無量生死過程中,依然會有受報的時候。
所以,釜底抽薪的唯一方法,就只有清淨自己的身、語、意三業,修行解脫,斷除煩惱,不再輪迴,才能避免受到無盡果報的折磨。
證果之路-第一章 自業自得,自果自受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