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3月30日 星期一

出門便是草

  石霜慶諸禪師後避世,混俗於長沙瀏陽陶家坊,朝遊夕處,人莫能識。


  後因僧自洞山來,師問:「和尚有何言句示徒?」


  曰:解夏上堂云:「秋出夏末,兄弟或東或西去,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。」


  良久曰:「只如萬里無寸草處作麼生去?」


  師曰:「有人下語否?」


  曰 :「無」。


  師曰:「何不道‘出門便是草’。」


  僧回舉似洞山,山曰:「此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識語。」(《五燈會元》)


※ ※ ※ 


  《太上清靜經》提及:「眾生之所以不得真道者,為有妄心」,本文乃是《太上老君》說明眾生之所以流浪在生死的苦海中,難以脫離,這是因為妄心的緣故,至於「妄心」就是造成「不得」以及「永失」真道的罪魁禍首。


  修道之人,針對妄念必須加以克服,因為一個妄念生起,就足以擾亂本性的清靜,使先天真如墜落到凡塵中淪為凡人,此後,便輾轉流浪在生死的漩渦當中,苦無出期。本來世間一切事物,皆是自自然然而很平常的產生以及自然的消失,但一念起妄之人,卻可以將極為自然之變化,執著到認為世間之生滅,唯有一種得到,所以得到之後,便害怕失去。竟不明世間諸種生滅變化本來就存在,因緣合則生,因緣散則滅,自自然然的生滅,絲毫沒有存在或失去的問題;但眾生憑著愚昧之心,竟然誤認為虛假的表相乃是實有,更將真常的實相誤以為虛幻不存在,因而使自己陷入煩惱痛苦的深淵中,甚難出離苦境。


  迷者以妄念碰觸到妄緣,進而由六根「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」對上六塵「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」,形成六識「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」,從此生活在虛無的妄境中,得之恐怕再度失去,尚未得到的則苦不能得之,完全無法自在自若,此皆妄心使然。


  修道之人必須真修,使真道本性之清靜永常入住,唯有常住清靜,才能成聖、成賢,然而面對一切人事物之自然變化,才能平常心看待,內心保持平常一般對待,則能清靜無染。


  但願修道之人,可以秉持一己之本心清靜,恰似嬰孩本無善惡之分別,故無妄念;因此,赤子童真無猜無疑,清靜本性亦復如是,無分別,無對待。能得如此,則不因妄心而使善惡之業執染不清,導致善業變成惡業,聖業變成魔業;若妄心執染至此,則礙道日深,真道永難修成也。


清靜真詮 -第卅五章 不得真道‧為有妄心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