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7月19日 星期日

吃茶、珍重、歇

  洪州百丈道恒(又作道常)禪師,清涼文益禪師之法嗣,初於百丈山依照明禪師落髮出家。後參法眼(清涼文益),成為其入室弟子。


  一日,道恒禪師向法眼禪師請益外道問佛之公案。


  該公案是這樣的--


  世尊因外道問:「不問有言,不問無言。」


  世尊(默然)良久。


  外道贊曰:「世尊大慈大悲,開我迷雲,令我得入。」乃作禮而去。


  阿難白佛:「外道得何道理,稱讚而去?」


  世尊曰:「如世良馬,見鞭影而行。」


  這則公案非常有名,歷史上有不少禪者因為專門參究此公案而悟明心性。


  道恒禪師對這則公案也很感興趣,並生起大的疑情,所以他便向法眼禪師請教。


  當他述說此公案,提到「不問有言,不問無言」這一句時,法眼禪師忽然大聲喝道:「住!住!汝擬向世尊良久處會那(耶)?」


  [不少參禪者都從「世尊良久」處擬著。想畢道恒禪師當時亦有此傾向。沒有想到,法眼禪師卻早已覷破他的肚腸,連連叫打住。接連兩個「住!」字和一個反詰,猶如一柄金剛王寶劍,將道恒禪師推向萬丈懸崖!]


  道恒禪師終於言下大悟。後住洪州百丈山繼承祖席,大開法筵。


  道恒禪師接眾時,多有驚人之開示。


  上堂,眾才集,便曰:「吃茶去。」或時眾集,便曰:「珍重。」或時眾集,便曰:「歇。」


  後有頌曰:


  「百丈有三訣:吃茶、珍重、歇。


   直下便承當,敢保君未徹。」


  這「吃茶、珍重、歇」五字,被後人視為百丈家風。若細究起來,一部大藏經亦在這五字當中了。


※ ※ ※


  靈魂在凡塵中的另外一個不足之處,即是會受到語言、文字表達之障礙。何謂語言、文字表達之障礙?就是說使用現今之語言、文字,通常無法將一件事情描述得很完整。


  就以最富禪機之品茗為例,有一位精進修行之居士造訪老道長,老道長汲泉泡了一壺茶,此時一股茶香隨著縷縷熱氣飄散開來,老道長為居士倒了一杯,請他品一品。居士先品嗅撲鼻之茶香後,接著飲啜一小口,迴轉緩嚥,頓時口舌生津,舌底鳴泉,回甘喉韻。老道長隨即問居士曰:「老朽泡的茶味道如何?」此時居士雖笑逐顏開,但卻沒有言語。


  是否此居士不會形容呢?其實不然,因為品茗的「甜、苦、澀、酸、甘」是很難以語言表達完善的。此居士可以說喝進嘴裡,有種飄逸的香味,既濃郁又有甘醇,還伴隨淡淡的澀苦,令人有胸懷舒暢,留甘盡日之獨特風味感。


  然而世之人可以將「茶味」定義成舒順喉韻、濃郁甘醇、澀苦兼具、令人飄然舒暢,留甘盡日之感覺嗎?若是如此,世人可以製造出無數種喝進嘴裡,具有相同感覺之液體,但它們卻不是「茶」。故付諸文字的「茶」只是隨境的寫意,而且是因人而異的。


  此就如當年大梵天王至靈山以金色波羅花獻佛,捨身為床座,請釋迦牟尼佛為眾生說法。世尊登座,拈花示眾。人天百萬,悉皆罔措。獨有金色頭陀心領神會、參透禪機,破顏微笑。世尊云:「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微妙法門,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,付囑摩訶迦葉。」


  因為摩訶迦葉破顏微笑是一種感應之智慧,世之人若要用文字和語言,根本就難以完全表達出此種感覺和感應,也無法表達得那樣精確,甚至愈說反離事物之真相愈遠。故此禪機乃是訴世人,用現今之語言表達修禪之方法和開悟之方法、抑或描述心靈之感應狀態,都並非易事,因為其中存在著語言和文字表達之障礙。


  若用世人之語言文字講述天界一個淨土之現象時,世人之大腦就會根據語言、文字創造出相對的圖像,而這種圖像往往無法將事情的實相描述出來、或表達完整,反而會成為世人感知、認識事物之障礙,此即是靈魂語言、文字之弱點也。


自然之道-第三四章 靈魂之弱點-語言、文字障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