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8月30日 星期日

千裡蓴羹

   張翰是西晉時吳郡吳縣人,他才思敏捷,辭賦文章都寫得很好,但他不熱衷於做宮,把功名利祿看得很談。 



  吳縣鄰近太湖,是一個物產豐富的江南水鄉,盛產蓴菜和鱸魚。平時,張翰經常和朋友一起喝酒聊天,他最喜歡吃的兩個菜,一個是紅燴鱸魚,一個是蓴菜羹。


  有個朋友見他如此落拓不羈,問他說:  「你只圖喝酒時喝得痛快,難道就不考慮身後的功名嗎?」 


  「在我看來,那些所謂的功名利祿,還不如眼前的一杯酒呢!」張翰回答說。 


  有一年,武康令賀循接到朝廷征召的命令,從家鄉山陰(今浙江紹興)前往洛陽任職。船到吳縣閶門時,他坐在艙中彈琴消閑。正巧張翰路過,循聲上船拜訪。兩人雖然並不相識,卻一見如故。張翰聽說賀循要去洛陽,興致所至,便搭船同賀循一起去了洛陽。  


  張翰到了洛陽不久,被掌握朝政的齊王司馬冏召人大司馬府,擔任了東曹掾的小官。但張翰看到西晉諸王之間互相傾軋,朝政一片混亂,心中很不是滋味,知道這種地方不是自己久留之地,便想回家去。  


  一天,張翰正在庭院中閑步,一陣秋風吹來,身上不由起了一陣涼意,想起了家鄉的蓴菜羹和紅燴鱸魚,湧起了強烈的思鄉愁緒,賦了一首詩:「秋風起兮木葉飛,吳江水兮鱸魚肥。三千裡兮家末歸,恨難禁兮仰天悲!」 


  賦完詩後,他又長長地嘆息了一聲,說: 「人活著就要活得自由自在一些,我怎麼能為了做官,而一直住在數千裡之外的異鄉客地呢?」 


  於是,他脫下官服,雇了一只船,悄悄離開洛陽,返回家鄉去了。 


  後來,「千裡蓴羹」這一典故,用來比喻不慕名利,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。(虞君耐)  


  《世說新語.識鑒》晉朝張翰因見秋風起,乃思吳中菰菜、蓴羹、鱸魚膾,曰:「人生貴得適志,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!」遂命駕而歸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