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2月10日 星期三

靜慮法門

   達摩咐囑慧可後,便與弟子前往禹門千聖寺,盤桓三日。


  當時,有期城太守楊衒之,對佛法心慕已久,前來請問大士說:「在西天五印度,要被人們稱得上祖師,對佛法要具備什麼程度?」


  達摩大士回答說:「須明佛心宗,行解相應,才堪稱作祖。」


  楊太守又問:「此外如何?」


  大士答:「須明他心,知其今古;不厭有無,於法無取,不賢不愚,無迷無悟。若能是解,故稱為祖。」


  楊太守又說:「弟子歸依三寶,已數年了。但依然智慧未開,不明佛法真義。適才聽大士所言,仍有些罔然,願師慈悲,開示法旨。」


  大士聽後,知其心誠,乃為他說一法偈:


  「亦不睹惡而生嫌,亦不觀善而勤措;亦不捨智而近愚,亦不拋迷而就悟。達大道兮過量,通佛心兮出度;不與凡聖同躔,超然名之曰祖。」


  楊太守聽完法偈,頓時悲欣交集。對大士說:「願大士久住世間,化導群迷。」


  大士說:「我即將入滅,不能久駐。眾生根性萬差,多逢患難。」


  楊太守說:「不知何人欲害大士,弟子願為大士除難。」


  大士說:「我傳佛心印,為的就是利益眾生,為我害彼自安,無此必要。」


  楊太守說:「大士不肯明言,又何必向我等開示通變觀照之力呢?」


  大士不得已,作一讖語曰:


  「江槎分玉浪,管炬開金鎖;五口相共行,九十無彼我。」


  楊太守聽完讖語,不明意旨,只得默記於心,禮謝大士而去。大士所說讖語,在當時,人人不測其端,但後來都逐一應驗。


※ ※ ※


  人之心境,本如一片平湖,靜如明鏡,水波不興。湖水如鏡時,不獨光可鑑人,整個天外環境,亦可照於湖中,星光月亮,滿湖皆是。但偶或風吹縐,就混濁不清,一無所見。人心亦如是,心不正則慮生。欲求靜慮,可作如下之修持:


  第一:「離欲,離惡,離不善,有尋有伺」。如此,自然離苦得樂。但有樂仍然未能究竟。


  第二:「內正心平,無尋無伺」。尋者尋覓,伺者等待。有尋有伺仍然尚有牽掛,故不能徹底,因而要內正。內者心也,正者平也。不去尋,不去伺,簡直連一個離字都不在心,然後才是真樂。達到此境仍未究竟。因仍有一個樂字縈繞胸前,心中仍有物存在。學佛最忌有所住,雖有真樂,仍嫌住心不捨。


  第三:「離樂等靜」。等者一切也。此時便入正樂。雖入正樂,仍未成就。


  第四:「離樂方正」。此時也,自然而然,不知善惡,不明憂樂,一切無所住於心。如此,方達到靜境。


雨華三集33-靜慮法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