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4月25日 星期日

人人為我,我為人人

   愛因斯坦應居里夫人之邀去巴黎講學,當他講完,走下講臺時,一群年輕學者圍住了他,要求他在紀念冊上題詞。



  愛因斯坦這樣寫道:


  「請記住,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,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賴別人的勞動,我必須以同樣的分量報答我所領受的東西。」


  為此,他以忘我的精神從事他的研究,以傑出的科學成就奉獻人類。臨終前,他立下遺囑:死後遺體捐給醫學界作病理解剖,以有益於後人。


※ ※ ※


  芸芸蒼生置身在五湖四海裡,每一位眾生無不是從小便被父母所期望著,期望將來有出人頭地的一天,導致眾生從小即用心與認真在各方面的爭取中生活,並努力的在爭取中成長著;然而當許多人習慣爭取的同時,卻有少數人,從小就學習恭敬為他人奉獻,除了認真向學外,生活上無不是真誠的付出,不做任何爭取卻能做得更多,長大後各種條件雖然不一定很好,卻是真正的品學兼優。


  普遍的眾生一直擺脫不了爭的現實,無論是在人群中爭榮譽感、或是在人群中爭取聲望,乃至在社會上爭取財物,甚至爭奪權力與地位,亦有眾生在人群中,不斷爭取人家的同情以及支持度等事。種種現象都透露出眾生在爭的方面,確實是卯盡全力,使出種種的一切就是為了讓自己能夠在人群中有所脫穎而出,是故使盡百般方法,一切的一切,無不是為了想邁進更成功的未來而努力著。


  人生在世,對於追求成功這件事,並沒有什麼不好,但若是在追求自己想要成功的過程中,必須以各種方式、手段,藉打壓他人甚至抹煞他人的成就,來達到成功的目的,這乃是極不道德的行為。


  眾生與其辛苦並且不公、不義的生存在這個世間,不如轉換一下觀念與態度,藉以奉獻的精神,取代想要爭取的念頭。眾生唯有在人群中奉獻愈多,每一個人若能在社會上奉獻愈廣闊,一切之成就都將在無私的奉獻中,逐漸彰顯出來,這便是真正的成就。


  社會上各角落有需要的人,若是因為自己無私的奉獻,從中得到幫助,而解決困難以及一切之問題,這便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榮譽,是一種永遠都存在的真正榮譽。


寶德雜誌205期-述論:以奉獻代替爭取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