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

純真善心.見義勇為

 聖示:為義之事,互相推卸;有利之事,一馬當先,離正途遠矣!


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!


關聖:賢生免禮!


陳生:在一偏僻的郊外,有一間茅屋,裡面住了一位老阿婆,附近有一個池塘,也許是風水的關係,常常有人都跑去那池塘跳水自殺;老阿婆知悉後,也就用心留意著,因此,勸醒了不少步上絕境的人回頭。


老阿婆的善行很快的傳開了,很多人都知道她是一位很有善心的人,政府為了獎勵她的善行,就發給她一筆獎金,起初阿婆是不接受的,但在政府人員的堅持下,也就接受下來了。


從此之後,每遇有此種事情,就領一筆獎金,也因此成為她額外的一筆收入。經過一段時間,不知為什麼,再也沒有人去那池塘跳水自殺了,此時阿婆感到很納悶又無聊,並且埋怨道:「奇怪!怎麼最近都沒有生意上門。那一些要自殺的人,都跑到那裡去了?」


在這世界最可貴的就是善行,一個人最難得的是一顆善心。我們若是見到﹑聽到一些善的事,都會打從心中有一種溫馨之感,人間充滿溫暖。相反地,聽到的是那些打殺﹑詐欺﹑搶劫﹑災禍之惡行禍事,則內心總會悲嘆的感慨人心不古﹑世態炎涼。對那些惡徒之舉動,感到怒氣填膺,也為那些無辜可憐的受害者,留下幾滴憐憫之淚。


關聖:可見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善為人間之寶物。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一顆純真善良之心,大家都希望到處有善行﹑義舉之事情。楚書曰:「楚國無以為寶,惟善以為寶。」世間擁有它多,則祥和之氣就比較多,人間比較溫暖,人生也感到比較幸福。善心是人之本心,善行是人之本然行為,但眾生久居凡塵之中,習染已多,慾望心重,在名利物慾的引誘之下,失去了本真。


因此,所謂的善心、善行,皆在有條件之下才會流露,就像故事中的阿婆,本來憐憫那些要自殺的人,而勸導他們能回頭醒悟,確實救了不少的人;後來,在錢財﹑名利的引誘之下,把這一種善心﹑善行變成一種交易。為了得到這些利益,反倒生出了很不正確的心念,怎麼都沒有人要自殺。以這一種念頭,為了這些利益,而去救人行善,就變成了一種假善,演變到最後或許就變成了一種沽名釣譽的偽君子。


這一種善心﹑善行,充其量只是為了達到真正的目的之一種手段或橋樑而已,對自性的清淨與解脫不但是無益,反而是背道而馳。善有真假,行善利人者公,公則為真,利己者為私,私則為假。所以應該本著一顆純真的善心,去處事待人,則一切皆是真善行也。可。停筆。吾退!


陳生:謝謝恩師慈悲!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

微言大義集-第六章 純真善心‧見義勇為

2021年5月30日 星期日

倒行逆施地獄

 蓮生/文



  我見到一等人,他們是顛倒走路的人,也就是他們的長相「顛倒」。


  頭正前。


  腳朝後。


  也就是頭腳與一般人不一樣。一般人頭是朝前,腳板也朝前,但,這等人頭朝前,腳板朝後。


  因此,一走路。


  頭是向後,倒轉一八○度。


  再仔細看他們的眼,有眼白,卻無黑眼珠,真正是「有眼無珠」。


  所以也等於是「有眼無珠」的瞎子。


  這些人在高山頂,盲目的走動,四周全是懸崖,一不小心,就從山頂掉到山谷,粉身碎骨了,痛的「吱吱叫」,然後就死亡了。


  如此,一直的循環。(此獄若滿,又轉他獄)


  我問冥吏:「這是什麼地獄?」


  冥吏答:「倒行逆施地獄。」


  我大駭。


  「這些人有眼無珠,而且倒行,一定會掉下懸崖而跌死的,不是嗎?」


  冥吏答:「倒行逆施的人,皆入此獄。」


  我問:「是什麼人呢?」


  冥吏說:釋迦牟尼佛的叛徒「提婆達多」(調達師)。


  達摩祖師的敵對「流支三藏」。


  米勒日巴被叛逆弟子毒死的「操普格西」。


  阿底峽尊者的逆徒「枯敦」。


  佛陀時代攻訐佛教的「六師」及「戰遮」、「孫陀莉」等等。


  陷害岳飛的「秦檜」。


  陷害孫臏的「龐涓」。


  …………。


  我問:陷害國父孫中山的陳炯明,也是嗎?」


  冥吏答:「當然也是。」冥吏又說:「反正倒行逆施的人,此獄是很難逃脫的。」


  「不孝父母呢?」


  「倒行逆施。」


  「不敬師長呢?」


  「倒行逆施。」


  我突然想起,有一位老尼師,創建了一座大寺院,收了幾名徒弟,其中有一位徒弟,嫌老尼年紀大,不能做事,便設計陷害老尼師,而這位徒弟是大弟子呢!


  這位大徒弟在老尼師入浴室的地方,先塗上一層肥皂,肥皂很滑,只要一腳踏入,便滑倒,四腳朝天,老尼師必死無疑。


  老尼師入浴室,腳一踩,一滑,果然四腳朝天,頭碰在石階上,一命鳴呼哀哉!


  大徒弟明正言順的當了住持。


  座那天,冠蓋雲集。


  我問冥吏:「老尼師往生何處?這位大徒弟將來往生何處?」


  冥吏說:老尼師心中有佛,往生佛國淨土。這位大徒弟倒行逆施,落此地獄無疑。」


  我想到:修行人尚且如此爭名奪利,那些不知修行的,更不知如何陰險狡詐了。


  人心可怕!


  人心可畏!


盧勝彥文集234《盧勝彥的密密密》「倒行」的密密密

2021年5月29日 星期六

人生自助餐

   一位老人從東歐來到美國,在曼哈頓的一間餐館想找點東西吃,他坐在空無一物的餐桌旁,等著有人拿餐盤來為他點菜。但是沒有人來,他等了很久,直到他看到有一個女人端著滿滿的一盤食物過來坐在他的對面。



  老人問女人怎麼沒有侍者,女人告訴他這是一家自助餐館。果然,老人看見有許多食物陳列在台子上排成長長的一行。「從一頭開始你挨個地揀你喜歡吃的菜,等你揀完到另一頭,他們會告訴你該付多少錢。」女人告訴他。


  老人說,從此他知道了在美國做事的法則:「在這裡,人生就是一頓自助餐。只要你願意付費,你想要什麼都可以,你可以獲得成功。但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等著別人把它拿給你,你將永遠也成功不了。你必須站起身來,自己去拿。」


  人生是一頓自助餐,說得多好啊!自助,就意味著你要靠自己,要主動出擊,尋找機會。成功固然需要機遇,但是幸運女神不會垂青於守株待兔的人。


  在生活中,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例子:兩個人一同大學畢業,但是幾年後,兩個人的境況卻有天壤之別;我們也常常看到一些成功者和失敗者的例子:有人滿腹才華卻無出頭之日,有人卻能大展身手、游刃有余……才華固然重要,但是,才華不等於成功。成功還需要自己去打拼、去爭取、去營造。

2021年5月28日 星期五

住在谷裡的人

  從前在某個山谷中居住了一群人,由於長期生活在低窪地方,四周常常積水,到處都是垃圾和蚊蟲,偶爾再碰上傾盆大雨,往往造成洪水氾濫,傳染疾病應運而生。人們生活在這個地方,真是苦不堪言,痛不欲生,但又想不出有什麼改善環境的好辦法。


  有一天,一位聖者路過這裡,居民們就向他訴苦,並請教如何改善環境。


  聖者就告訴他們,要從山谷裡搬到山上去居住,因為人住在谷裡是「俗人」,而住在山裡是「仙人」。差別就在這裡,有高低之分的緣故。


  從此以後,這些人就移往山上去居住,成為仙人,也就過著清新、自在、閒雲野鶴的日子。


  我們的內心也正是這樣。假如我們自甘墮落在山谷裡,過著苦不堪言的低俗生活,那麼人生就只不過是一段受盡折磨的過程而已,沒有多大的意義。我們必須要想辦法使自己超脫這種困境。


  不要讓濃稠的慾念和污濁的思想把自己的心靈攪拌得一片烏煙瘴氣,唯有時常自我反省,自我提升,保持一顆純淨的心靈,如此才能從山谷搬到山上去,享受清新自在、閒雲野鶴的人間仙境。


※ ※ ※


  逍遙逍遙,何以謂逍遙,無憂無慮便逍遙。


  高官顯爵威名重,憂時憂國首頻搖,運籌帷握到深宵。


  稍觸朝廷怒,迴腸九曲調,此也不逍遙。


  士子勤勤讀,只望奪錦標,長年不登第,芸窗雪案感無聊。


  農夫苦苦耕,披星戴月夜復朝。下種子、插田苗,但願身能飽煖,家足戶饒。歲收一欠利,環境便蕭條。


  工人背負肩挑,寒則冒雨冒風勞手足,暑則遍身是汗苦難描,此也不逍遙。


  唯有深山學道最逍遙,日上三竿眠未起,心香一瓣自長燒。


  上無君命召,下無俗友遊,官不差來民不擾,安閒自在如處唐堯,丹爐丹熟駕瓊橋。


  汝不信,但看大商巨賈作生意,市價牛降急似潮,不購愁貨缺,欲售恐難銷。銀莊索債,叩首折腰,心似滾油焦。


  試問如此,能否逍遙不逍遙。


玉闕玄機 逍遙曲

2021年5月27日 星期四

比而不黨

   趙宣子向晉靈公進言推薦韓獻子,讓他擔任司馬。



  秦晉河曲之戰時,趙宣子故意指使車夫以其車騎衝犯行軍的隊伍。韓獻子將車夫逮捕並予處死。


  大家全都說:「韓厥的官一定做不長久了,那車夫的主人剛剛提升了他,而他馬上將其車夫處死,有誰還能讓他穩坐在這高位上呢?」


  趙宣子卻召見他並給予禮遇。說道:「我聽講侍奉君王的人應做到比而不黨。對朝廷忠誠守信以舉薦恪守大義的人,叫做比;利用舉薦以謀私,叫做黨。軍事行動是不准冒犯的,觸犯了則不徇私隱瞞,就叫做義。


  我將你推薦給國君,卻擔心你難以勝任;如果舉薦了無能之輩,實在沒有比這更大的結黨營私了。侍奉君王的臣子卻結黨營私,那我今後還怎麼執政呢?所以我以這件事來觀察你,希望你能勉力而行。倘若能照著這樣干下去,將來掌管晉國大政的除了你還有誰呢?」


  趙宣子一一告訴眾大夫說:「諸位可以祝賀我了!我推舉韓厥完全合適,如今我已知道將不會獲罪於朝廷了。」

2021年5月26日 星期三

不得不告別

 蓮生/文



  我記得〈天天天藍〉這首歌,而且我曾經唱它,有人說,我唱得還不錯。


  歌詞的後面有四句:


  情是深。

  意是濃。

  離是苦。

  想是空。


  我想到了「離是苦」這三個字。


  這「離」字,範圍太廣了。


  我讀小學,離開小學;我讀初中,離開初中;我讀高中,離開高中;我讀大學,離開大學。


  這「離」的多了。


  舊衣,離了!


  舊鞋,離了!


  舊家,離了!


  舊友,離了!


  舊上師,離了!


  舊同門,離了!


  ……。


  我當然知道,總有一天,這一天一定會到臨的。


  寫作,離了!


  畫畫,離了!


  說法,離了!


  修法,離了!


  最最最大的「離」,就是離開娑婆世界,往生到佛國淨土,成佛作祖去了!


  我的弟子,天天喊:


  「請佛住世,永不入涅槃!」


  我笑一笑:


  「喊心酸的!」


  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,請問,有哪一個人,永遠在娑婆世間,永遠的活著?


  像感情這回事,真是芝麻小事,來的、去的,想一想昔日的美好時光,但可惜不會永遠,我不得不把它丟了,忘記。


  在這個惡劣的世界中,有一個無形的定律,這定律就是:


  「無常」。


  就算是交了心,還是:


  「無常」。


  知道嗎?


  離是苦!


  想是空!


  我在想,每一次「離」,我都給予「祝福」,我只能說:


  「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安排!」


  詩:


  《無所得》


  有一天

  我們都會老

  這時候

  大家排排隊

  不知道

  誰會去的早


  就算

  我們很好

  我們很巧

  我們很妙

  有一天

  也會變了個調調


  一切均無所得

  全部都離的時候

  只剩樹上的風蕭蕭的叫


盧勝彥文集第255冊《夢中的翅膀》不得不告別

2021年5月25日 星期二

瘟神插旗

   太湖地區的村民,都以捕魚、殺魚為生。不過村裏有個叫沈文寶的人,一家人都喜歡做善事,只要看見有人抓魚回來,就去買來放生,因此大家都譏笑他們愚蠢,但沈家人還是時常這麼做。 



  有一次,村子裏開始流傳瘟疫。村民中有人夢見瘟神手裏拿了束旗子說:「除了沉家因為有放生做好事之外,其餘每一家都要插旗!」


  過沒多久,整個村子一共三百多戶人家,不但全都感染了瘟疫,並且一半以上的人都因此而死了!只有沈文寶一家,完全沒有受到影響,安然地度過了這場災難。 


※ ※ ※


  世間福禍災劫萬變難測,身居世間眾生正面臨一場無始以來之惡疾。此時災難四處頻傳,受惡疾侵身而亡故之事不斷發生。 


  對此次疾厄,世人手足無措,只得以無奈面對。世人啊!何以不加思索其來龍去脈,事之形成必有其原因之植受。世人殺戮深,所凝聚此股難釋之戾氣,相應成為難融之因。此因產生業力,在未來時空業力遇緣而成果報,此一應受之果報終於反受攝引而發作於世人自我身上,因為共同造作同一業因,故集體果報產生共業現象而摧殘著每一在劫之眾生。 


  若欲平息這惡疾災難,端在世人一心仁德,修善行功立德,當下斷止殺戮,方得為治本之要。因此面臨諸厄急危,世人須靜思其由,早斷再造殺虐為其旨要,勉之!


慈聖雜誌-第三十五期

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

當巴密咒

  有人請當巴傳密咒。


  當巴:「你們已經有了。就是『徘徊散亂道路間,我老了,空過一生,梭哈!』」


  「現在,還想要一道咒語嗎?」


  人們感到不舒服,再祈請能避免投生地獄的咒語。


  當巴說:


  嗡,去地獄有什麼不好?


  啊,由於它的本質是空性的,又有什麼區別?


  吽,以咒語之王,自生的智慧。


  呸,慨念,障礙者之王,得以摧毀。


  釋以,在輪迴之中缺乏固有的存在。


  梭哈!


  記住並諗誦它!


※ ※ ※


  人生短暫,眼前美景雖佳,但不久即逝,有詩云:「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。」


  現時人處於豐衣足食之環境,但仍然須要惜福方可,否則一氣不存,爾歸何處呢?人在茫茫大海之中,如同一葉孤舟,何去何從?自己應要拿定方針,方免蹉跎歲月。人若不能低心懺悔,多行善德,吾不知人活在世間有何目的,不是枉費生有人身嗎?


  希望眾生皆能了悟此理,勿一迷再迷,使自己靈山日遠,何時回歸呢?


  社會花紅酒綠,令人迷醉,盼蒼生能夠早日清醒矣!


修緣寶典

2021年5月23日 星期日

範蠡泛五湖

   春秋時期,吳越爭霸,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吳以後,做了上將軍。他感到自己的地位已到頂點,難以長久保全,加之勾踐其人心胸狹窄,於是便向勾踐告辭說:「主上受辱,臣下應該為主上而死。如今越國的恥辱已經洗刷,如果大王赦免我沒有為主上受辱而死的罪行,請讓我辭去官職,到江湖上養老吧!」



  勾踐挽留說:「我正想和你分享富貴,如果你不依從,那我就要殺你了。」


  范蠡笑著說:「大王按照你的意願出令,小臣可得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了。」


  第二天,范蠡就收拾行李、帶著家人,悄悄乘船走了。


  范蠡出走後,寄信給文種說:「鳥盡弓藏,兔死狗烹。越王這人可以共患難,不能共富貴,你為什麼還不走呢?」


  文種沒有聽范蠡的勸告。不久,有人在勾踐面前說文種要謀反,勾踐就給文種一把劍,逼他自殺了。


  范蠡離開越國,乘著小船往來於大江五湖之間,以經商為業。他經常變換姓名,到了齊國名鴟夷子皮,到了陶邑稱朱公,因此誰也不知這位商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越國謀臣范蠡。


  他很會做生意,積聚了成千上萬的資財,成了歷史上有名的大商人。(《史記.貨殖列傳》)

2021年5月22日 星期六

還是要使人瞭解

 蓮生/文


  讀佛史,知道「調達師」(提婆達多)是佛陀的「親人」,又是佛陀的「弟子」,更是佛陀的「侍者」,跟隨佛陀是最久的。

  最後,提婆達多叛離佛陀。

  曾有人問我:

  「提婆達多難道不知釋迦牟尼佛已成佛嗎?」

  我答:

  「提婆達多是執著貪。因為貪欲便矇蔽了自己的良知。」

  「他貪欲什麼?」

  「他貪欲當僧團的領導人,貪欲世間的供養,是此二貪害了他也。」

  「佛陀如何做?」

  「佛陀還是要使他瞭解,但他始終不聽,最後佛陀也沒有辦法了。」

  ●

  我如此覺得,人要瞭解人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想想看:

  佛陀豈非不知提婆達多的心。

  提婆達多在佛陀座下習法多年,竟然不瞭解佛陀,豈不令人嘆息可悲!

  至於:

  孫陀利。

  戰遮。

  那根本更不用提了。

  世上眾生,人與人,誰瞭解誰?誰又能瞭解什麼?

  多年好友,同樣是一朝翻臉。

  多年夫妻,同樣是莫名其妙的離異。

  兄弟姐妹,同樣形同陌路。

  真的是,誰又瞭解過誰?提婆達多瞭解佛陀的心嗎?

  人與人真的只是為了利益嗎?

  誰說的:

  沒有永遠的朋友。

  也沒有永遠的敵人。

  ●

  我寫書的用意,非常明顯,我是要使人瞭解「佛法」,同樣要使人瞭解「我」,我用口說法,也用筆說法,筆說法是勝過用口的。

  依我多年的經驗:

  寫書最好是使人瞭解就好。書表現了一個人的智慧及思想,甚至人格等等。

  寫書有時是提醒世人,人間火宅,要懂得出離才是。顯明的法要也可寫在書中,為行者做出一番建言。

  當然也可以指引一條明路。

  寫書宜:

  把握機緣。

  友善建言。

  點出忠告。

  更重要的是在問題的關鍵上,能夠一語道破,使人獲益非淺。

  寫書是一大天賦,無比天賦,筆桿子可以創造天地的。
  
  我看見有一位作家,喜批判人,這樣會使你的忠告落空,批判嘲弄,令人生厭,就算建言,也極不友善,這等人寫文章,欠缺明辯慎度,只有多樹些敵人而已矣!

  要指引人,須瞭解對方。

  你自己還是要使對方瞭解。

  若不瞭解就出手批判,指引者本身已陷入風險之中,你只要批判,對方一定答「否」,如此樹敵,豈非不妙?

  寫作要品味,寫作要巧妙。

  你知否?

盧勝彥文集第190冊《無所謂的智慧》還是要使人瞭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