效法聖賢.提升智慧
觀世音菩薩 降
聖示:多閱讀一些佛菩薩、歷代聖賢、高僧大德的書籍。你們當向他們學習,他們之所以能成佛的經過。人是最好修行的,要成佛或墮入三惡道,皆由這個人生來決定。
陳生:學生恭向觀音菩薩恩師接駕五叩首!
觀音菩薩:賢生免禮!
陳生:佛家說:「造如是因,得如是果。」自己吃飯自己飽,自己生病自己苦,自己造業自己擔,這是天經地義的事。所以,日常生活中必須要謹言慎行,一旦察覺到自己的罪過錯,就必須即時改進,不敷衍了事、苟且偷安、推三阻四。這種負責任的態度,不但可以使自己免於錯誤,以致產生悲慘的命運,同時也可以影響他人。尤其身為領導者,更可帶領眾人免於受苦,還可以走向光明道路。
觀音菩薩:是的。你們做事須要講求方法,方法是為了達成目的,目的是做事最終目標。然而做事的動機,乃出自於心念,所以動機的正確與否,決定將來的目的是否正確。光明的象徵,是要你們點亮心燈,看清楚內心的世界,必須是善良而無惡意。是以,居心善,所用方法雖不善,最終還是善;如果居心不善,所用方法雖是善,仍舊是不善。
陳生:謝謝恩師指導!學生聽明白了。我們要處理任何阻礙前途的問題,必須要以坦蕩蕩的心胸,方能得到眾人的尊敬。
觀音菩薩:當然。一個人太舒適了,如溫室中的盆栽,一切能力慢慢退化,身心狀況亦趨腐化,經不起考驗,也提不起精神,到頭來,草草一生,悄悄走過,沒有留下一點痕跡。
陳生:嗯!一個人地位越高,權柄越大,財富越多,學問越好,若又以此自恃自矜,最易腐化,沒有人敢說他或得罪於他;若自身又不知檢點,恃才傲物,自命不凡,不屑於忠言逆耳,一味地活在別人的掌聲中,耐褒不耐貶,腐化得最快。
春秋時代,大家耳熟能詳的齊國大夫:晏子。有一次,奉命出使到楚國,因身體矮小,楚王故意請人在大門旁另開一扇小門,讓晏子從小門進去,故意不給走大門。晏子不甘心走小門進去,便說:「我如果出使到狗國去,那麼就應該從狗門進去;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,楚國是泱泱大國,就不該讓我從這扇小門進去,那是有辱貴國。」
接待賓客的官員無話可說,於是便引領他走向另一條道路,從大門進去會見楚王。楚王輕蔑地問:「齊國沒有人才了嗎?」晏子回答說:「齊國都城住有七千多戶人家,市民張開衣袖,可以遮天蔽日,揮下的汗水,可比雨水,街上的行人,摩肩擦踵,來往車水馬龍,怎會說沒有人才呢?」
楚王說:「齊國既然人才眾多,何以要派遣你出使?」晏子道:「齊國國君派遣使者出使,有一定的宗旨,賢能的人,就派遣到賢能的國君那裡去;不賢能的人,就派遣出使到不賢能國君那裡去。我是最不賢能的人,所以派遣我出使到楚國來。」
觀音菩薩:哈!…。一個有為的人,立足社會,必須頂天立地,行事光明正大,才能在所到之處,受到他人的歡迎與愛戴;縱然遇到困難,也應具有坦蕩的心胸、無限的勇氣,方能突圍而出。
陳生:學生明白。晏子,雖然身體矮小,卻能擔任齊國宰相一職,而且任內,留下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典範,其行事風格能在大庭廣眾下,展現出異於常人的應變能力,這就是智慧。所以,晏子在出使楚國的任務中,楚王雖想以開小門的方式來羞辱他,卻被晏子反將一軍,只得開大門來迎接他。
觀音菩薩:晏子持著光明正大的理由,讓楚王無懈可擊,成功的完成使命。
所以,你們在待人之道,應當學習的目標,即是:「光明正大」。
可。停筆。吾退!
陳生:謝謝恩師慈悲!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廉潔勤奉公-第十七章 效法聖賢‧提升智慧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