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2月24日 星期六

無窮之樂

 

  佛陀的弟子中有一位長壽道人,他非常富有,財産無人能比。通常富有的人總會把錢花在自己的享受上,但長壽道人唯一的享受就是散財,把自己的財物施散給貧苦的人們。


  朋友看他不停地布施、救濟,從不自己存點錢,就對他說:「你做的布施和救濟的功德,似乎太多了!」


  道人急忙搖手說:「不多,不多,一點兒也不多,布施和救濟的功德永不嫌多!」


  「雖然如此,但這些錢是你辛苦得來的啊!」


  「你聽過這故事嗎?」長壽道人說:


  「有一只鳥的尾巴被樹乳粘住了,因爲愛惜尾巴上五彩的羽毛,牠不敢亂動,結果被獵人毫不費力地抓回家當食物。」


  「你想,要不是這只鳥太執愛五彩的尾巴,怎麽會喪命呢?太執愛錢財只會招來禍難啊!」道人邊說邊歎了一口氣。


  「你說的不錯,可是你不必那樣節儉啊!你自己不曾享受,也該爲兒女留一點。替自己當年的辛苦取一點享受做代價,這總不會違背道理的。」朋友誠懇地向他提出谏言。


  道人慢慢回答:「玩樂、享受不一定能帶給人快樂,有時還會招來禍患。我最稱意的享受,就是看那些窮人得救後的笑容。」


  「至于兒孫,俗語說:『兒孫自有兒孫福,莫爲兒孫做馬牛。』財産不一定能帶給兒孫幸福。」道人接著說:


  「我之所以散財,之所以不愛欲樂,都是爲了遠離禍難。我們日夜奔勞,恨不得所有利益屬于自己,但等你一口氣不來時,它是不是能屬于你呢?聰明的人就知道,擺在那世上的所有的錢財不算是你的,只有你用掉它,才會真正屬于你。」


  道人更鄭重感慨地說:「人在世界上,就像乘一艘泥船在渡河,那是非常危險的,如果用竹筏渡河,不是更安全嗎?記住佛陀的慈訓,供養布施是一艘最可靠的渡舟。」


 ※ ※


  人之在世,誰都想求快樂,每一個人都不想受苦,所以大家拼命地鑽營求取,凡有利之所在,不惜嘔盡心血地,甚至不擇手段地想得到它,世人何不再想想,如此地勾心鬥角,絕無快樂可言,而且終生受苦。


  余要告訴世人的是:快樂並非完全在於物質的滿足,而是在於精神的提昇,以及感念上的正確。試看那些華廈美食者,他們個個都快樂嗎?那些享有齊人之福者,他們快樂嗎?所以說,有錢者不一定就會快樂,同樣地,貧困者亦不一定就是痛苦,其關鍵取決於世人之觀念是否正確,即是世人在物質享受之餘,是否有奉獻之精神,因為真正的奉獻,才是真正的獲得,這種獲得之快樂,就是精神感受的提昇,才是真正的快樂。


  總之,物質感官之快樂,是假快樂,是短暫地,應提防它後面緊隨著的痛苦之來臨,祇有堅心專志地修身學道,抱著犧牲奉獻地精神來服務社會,則是功德累積,才是真正的無窮之樂。


儒宗寶典第四卷-談:快 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