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月31日 星期二

得者失

 

  《首山省念禪師》


  僧問:「四眾圍繞,師說何法?」


  師曰:「打草蛇驚。」


  僧問:「二龍爭珠,誰是得者?」


  師曰:「得者失。」


  曰:「不得者又如何?」


  師曰:「珠在甚麼處?」


  問:「一切諸佛,皆從此經出,如何是此經?」


  師曰:「低聲!低聲!」


 ※ ※


  《太上清靜經》提及:「為化眾生,名為得道」,這句話乃是《太上老君》殷勤言說,主要在說明宇宙生命是共同體,並且整個宇宙乃是由眾生所組織而成的。若是眾生不淨化,則宇宙之間必定要經常產生出許多之災難;若是俗世之間不予淨化,則人心自然無法獲得安寧;是以,唯有促使眾生得道,才能有機會度化群黎,以離苦得樂。


  佛陀說法乃是依照眾生根器不同而分別演說,演化出五大階層,並且孔老夫子所創始的儒家哲學,亦採取因材施教於各種不同根器的眾生身上,分別運用有教無類,只是依根器不同所施行的方法有所不同而已;主要是在使各種根器的眾生,都可以有更容易明白的方法,做為提昇自己的法器。然而法理乃同出一體,故而說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只因為每一個人的際遇不同,才需要有不同程度的方法予以教授,使每一種程度的眾生,皆有各階段的獲得,其中之法理只能意會,甚難言喻。


  因此,《世尊》經常使用比喻,好像有一個人在人群中有其特有個性,不喜歡融入人群中,甚至於有攻擊性,於是人人都恐怕受到其人之傷害,各個都心驚膽跳;宇宙真理也是如此,因為是眾生所組成,當其中有一位眾生產生缺陷時,其他眾生難免要受到波及,產生煩惱憂苦;眾生之所以內心煩惱憂苦不能得樂,乃是起於妄念及自私的緣故,因此妄念紛飛,所以迷惘度日。


  因為自私,所以諸苦糾纏身心,為了方便度化眾生,於是有了「得」,讓喜歡「得」的眾生,知道親近法可以得到將來往生樂土的機會,並且讓眾生明白修身行善,可以得到諸佛菩薩以及諸天聖賢的庇佑,有了「得」的喜悅,便能樂於學習諸經論,並且樂於布施行善,不但廣結善緣,亦深植福慧。


  當眾生進入法藏之後,便慢慢將「得」解釋開來,使之不再有「得」的念頭,如此才能更深入的實行一切真道妙義也。


《清靜真詮》第三十章 為化眾生‧名為得道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