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2月11日 星期六

對當代佛教的觀察

 

蓮生/文


  在二○○八年三月十五日,美國西雅圖雷藏寺週末同修會上,我個人提出對當代佛教的觀察,提供觀察意見:


  我說:


  佛教因為社會結構的變遷,當今的佛教教團已漸漸的轉向世俗化(入世化)。


  例如:


  「觀光」大寺院的出現。


  「慈善」大社團的出現。


  「佛教」大醫院的出現。


  「佛教」大學的出現。


  「佛教」大電視台的出現。


  ……。


  當代佛教團體已漸漸的轉型,變成企業化、經營化、管理化、媒體化、宣傳化、教育化、醫療化、慈善化、觀光化、金錢化、財團化……。


  然而,因為e世代的來臨,佛教要跟著時代走。佛教教團想要壯大自己,獲得群眾的認同。


  必須走入「社會」,走入「入世」,與「人間」混同,佛教提出的口號,就是「人間佛教」,且認為「契機契理」。


  這樣「世俗化」的結果,我認為佛教教團是壯大了。


  佛教教團帶動整個社會,教團影響力愈來愈大,幾乎對政治、社會、經濟、人文都有極大的衝擊力。


  我個人認為,佛教入世「世俗化」,是社會潮流,無可厚非。


  因為世俗化才能廣度眾生之故!

  我們反觀釋迦牟尼佛的原始佛教時代:


  佛陀固然有僧團的組織。


  但,


  佛陀重視說法。


  重視個人的岩洞禪修。


  重視個人的明心見性。


  重視個人的開悟。


  結夏安居。


  把人間比喻成「火宅」,呼籲所有「行者」要有「出離心」。


  自己不但要有「出離心」,也要度眾生「出離」人間火宅。


  (這就是救眾生的菩提心)


  佛陀重視「中觀」正見,也就是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


  (這是佛陀的中觀正見)


  我個人認為佛陀的當年教化,是「出世」的,不管是「出離心」、「菩提心」、「中觀」,都是出世的。


  佛陀的「智慧」(佛慧),是般若的正見,是方便(慈悲),般若(智慧)的雙運,不但重視「有」,也重視「空」。


  因為「出世化」才能證得「道果」之故!

  我個人的意見是,真佛宗要「入世」、「出世」並重。


  二者合一,才是正理!


盧勝彥文集202《千里之外的看見》對當代佛教的觀察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