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2月20日 星期一

管子.戒

 

  春秋時期,齊國國君桓公執政,他打算遊曆齊國的東部,問相大夫管仲:「我准備出遊,往東到芝果,再轉琅挪,可是司馬卻對我說,應當做得像先王生前出遊一樣。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?」


  管仲回答說:「凡國君出遊,分爲‘遊’、‘夕’、‘亡’、‘荒’四種。春出,要留意百姓在農業生産上有沒有困難,對有困難的設法幫助,這叫‘遊’,秋行,要留心農民的收成情況,對不足的給予補助,這叫‘夕’,如果帶上大隊人馬出行,一路上光是吃喝遊玩而開銷于民,那就叫‘亡’,如果再恣意遊樂,留戀在外,長久不歸,就叫作‘荒’了。


  以前先王出行,對人民負有‘遊’和‘夕’的責任,而自己卻從沒有‘亡’和‘荒’的行爲。」


  管仲對桓公說:「飲食起居,是用以保養人的心性,好惡、喜怒、哀樂稱爲人的六氣,是由心性産生的情感變化;能聰明地處世待事,是心性培養的功能。所以,聖人對自己的飲食起居都講究調節,安排得合理而有規律,以控制住六氣的變化,嚴禁美聲女色過分侵蝕,並且不作出邪僻的行爲,不說背理的言論,靜養心性所以才稱得是聖。


  聖者具有‘仁’和‘義’,仁出自于內心,義施行于身外,要達到仁,就不能利用王位去謀取私利,獵取私名;要做到‘義’,就不可取代他人而自立爲王,年過七十就應該交出政務。因此,聖人總是崇尚修養德性而輕視建樹功業,重視道而輕視物利。道德在身,就能不被物利所誘惑。因此,即使身在茅舍之中,也毫無懼色;坐南面而治天下,也沒有驕傲之態。這然後才可以成為天下之王者。」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