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薄明志.寧靜致遠
本道院副院尊 觀音菩薩 登台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!
菩薩:賢生免禮!
陳生:諸葛孔明在《戒子書》中說:「夫君子之行,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,非淡薄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」
菩薩:廉節的人,生性平淡,不受制於物慾的誘惑,一瓢飲、一簞食即可滿足,所以終生樂無窮。
陳生:貪慾深的人,物慾是個沒有底的陷阱,在累積之中永遠不會知足,在揮霍之中永遠不會痛快。是以,愈累積、愈揮霍,愈揮霍則愈如脫疆野馬向網中衝去,再也難以返回了。
菩薩:《朱子治家格言》提及:「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;一絲一縷,恆念物力維艱。」平時用餐時,應當想到一粒米一口飯都是由農民辛苦耕種所得,來之不易;一條線,一塊布,織造也是非常艱辛,要經常記住。
是以,珍惜愛物,心存感恩,即使是一滴蠟燭油滴落下來,也從不斷絕浪費一絲生命的光芒。日常生活之間,能力行節儉,減少不必要的開支,即可逐漸累積可觀的儲蓄;真正富有的人,並不一定是他賺得多,而是他主要在計劃性的調節支出,盡量避免無謂或無意義的浪費,在節儉中豐富的累積。
陳生:人世間的一切,雖是參差不齊,高低不平,長短不一,可是在天律之下是不分等級的,也不分貧富貴賤,即是〈古德勸世歌〉的「無常到,沒大小,不用金銀不用寶,不分貴賤與王侯,年年多少埋荒草。」所以,無論是扮演甚麼角色,只要認清方向,克盡職責,勇往直前,人生就有意義。
菩薩:從古至今,所發生的一切事情,無論是歷史朝代的變更,或是人類文物的興替,現在看起來,無非是一場戲;所以,在這天地間的大舞臺裡,也包容五花八門的人事物。
陳生:所以,犧牲就是奉獻,渡人即是渡己,造福別人就是造福自己。能捨有形有限的,才能獲得無形無限的。是以,能捨、捨得,捨得、捨得,有捨才有得,明捨暗得。
菩薩:是。天如果沒有道則不清,地如果沒有道則不平,國如果沒有道則不寧,家沒有道則不興。
世間人都喜歡人家說好話或讚美,這是人的通病,每個人都喜歡如此,酒肉朋友也是這樣的奉承,平常的朋友、仁義道德的朋友,也是這樣;所以,你們事事要觀察入微、要詳加考察,然後三思而行。
諸子修道,須知每個人都有冤親債主;因此,日常生活之間,更應該謹言慎行以減少造業,惜福以減少損福,勤培功德以消業,修行智慧,以利保命。
可。停筆。 吾退!
陳生:謝謝菩薩慈悲!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《節操養正氣》第廿二章 淡薄明志‧寧靜致遠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