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緣橋
濟公活佛在宋朝年間行善度人,對象多是以孝子、孝媳為首。
有一回,濟公活佛要化緣修繕「萬緣橋」。他在橋邊放了四塊石頭,每一塊石頭各寫上一句話,共寫了四句話,擱在「萬緣橋」旁邊,找兩人看管著。並跟這兩人講明了:「若有人要看第一塊石頭,不用錢;之後若要看第二塊石頭,得付二百兩銀子;要看第三塊石頭呢,就得付三百兩;再看第四塊是五百兩。所得的銀兩,就全用做萬緣橋的修繕費用。」
消息很快傳開,大眾圍著,在這街市上吵嚷了起來,這事兒挺新鮮的,瞧第一塊石頭上有字呢,寫的是:「不姓高來本姓梁」。
眾人都說:「這看管石頭的兩人財迷心竅,誰肯花二百兩銀子瞧這第二塊石頭呀?」
過了十幾天,看管石頭的兩人問濟公:「怎麼也沒一個人來問啊?」
濟公說:「不忙,大約不超過五天,就會有人來瞧!」
果真到了第四天,忽然來了一位文生公子,好生俊逸,帶著兩個書童,挑著書箱,瞧見這塊石頭便問:「這石頭是誰寫的?」
對曰:「神仙寫的!」
公子問:「那神仙在那裡?」
看石的人說:「你不用管神仙在那裡,你要瞧這第二塊石頭?是二百兩銀子!」
公子說:「我給!」
話說這位公子為什麼願意花二百兩銀子瞧第二塊石頭呢?原來這位公子就是「不姓高來本姓梁」。他的本名叫梁興郎,在五歲時,由於宋與金交兵,他的母親便帶著他逃難,不幸遇上了金兵,就將母子二人給沖散了;後來他被人賣到高員外家中,由於高家夫婦膝下無子,留下興郎視如親生,更請了教師教導與栽培他;到興郎十六歲,娶了媳婦,高家夫婦將家中事業也交予他。後來高員外夫婦往生後,興郎就繼承了家產。
一天,梁興郎對夫人說:「我本是梁王莊的人,現在養父母不在了,我想去尋訪我的生母,找個下落,說不定幾年後才回來,家中全靠娘子打理了。」夫人楊氏也明理,同意夫婿去完成這一點心願,盡一份孝心。
梁興郎這才假扮書生出遊探訪,一路朝山拜廟;沒想到今日來到萬緣橋邊,看到石頭上寫的字句與自己的狀況很相似。待揭開第二塊石頭,上面寫著:「巧妝改扮覓萱堂」。
梁興郎一看:「這明明是說我嘛!」
又問:「第三塊還有字嗎?」
看管石頭的人說:「要瞧第三塊,是三百兩銀子!」
梁興郎說:「我倒要瞧瞧。」付了三百兩銀子。
揭開第三塊石頭上寫的是:「興郎要見生身母」。
梁興郎一看,這更對了,就急著要看第四塊石頭。
看石人說:「要看這第四塊,得五百兩銀子。」
梁興郎說:「你怎麼訛詐人哪!」
看石人說:「愛瞧不瞧,隨你!」
梁興郎一想:「已經花了五百兩,再花五百兩,只要有我親娘下落,也就值得了。」好!再拿出五百兩銀子。
見到第四塊石頭上寫著:「去到臨安問法王」。
梁興郎經多方尋找,終於打聽到何謂「臨安法王」;這臨安是地名,法王則是間尼姑庵的庵名。梁興郎找到法王庵,在庵裡上香並要求四處看看;當走到北房門外,見到上面掛著「冰心堂」的匾,一看便知這院中有孀婦守節。正在一愣時,房裡走出一位鬢白成霜的老婆婆,興郎一見,便不由自主地心中一酸,二目流下了眼淚。而這位老婆婆一看這年輕人,也覺得眼圈一酸,眼淚落了下來,真是母子天性所感。
老婆婆並不敢認,說:「這位公子尊姓?」
梁興郎說:「我姓梁,乳名叫興郎。」
老婆婆一聽,說:「兒呀!我只打算今生你我母子不能再相見!」母子見面,抱頭痛哭。
原來梁母自與子失散之後,原本想自盡,但遇貴人勸說:「別尋死,將來若有緣,母子也可相見,不如去尼姑庵住,再尋訪你孩兒。」
梁母這才投靠法王庵。早晚吃齋侍佛,禱告神靈顯應,今日終於母子見面。
梁興郎一片孝心,為訪親娘跋涉天涯;皇天不負苦心人,得濟公活佛指引,終能一償宿願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