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7月12日 星期三

無念禪師

 

  一日,有一位老僧告誡無念禪師道:


  「十方一粒米,重如須彌山。若還不了道,披毛戴角還。」


  無念禪師聽了,悚然驚醒,


  於是決志參訪,自誓今生定要究明生死大事。


  在行途中,無念禪師曾經聽到有一位僧人,舉這樣一則公案—


  有僧問大休禪師:「如何是西來意?」


  大休禪師道:「黃瓜茄子。」


  無念禪師不明其旨,遂生大疑惑。


  於是遍參江浙名宿,卻一無所得。


  後聽大安禪師在廬山接眾,無念禪師遂前往參禮。


  大安禪師一見無念禪師,便問:「汝號甚麼?」


  無念禪師道:「無念。」


  大安禪師又問:「那個是無念?」


  無念禪師茫然無對。


  於是便留在大安禪師座下請益。


  一天晚上,無念禪師正在坐上用功參話頭,


  忽然聽到外面哭笑二聲相觸,猛然驚悟。


  後來有一天,他在廚房裏,偶然看見一盆面放在地上,行走不便,於是將面盆掇起來,放入櫃中。


  櫃子旁邊正好有一隻果籠子,無念禪師準備順手將它推到一邊,不覺失手,觸動了櫃蓋,櫃蓋正好打在他的頭上,這意外的一擊,將他心中的疑滯,一下打掉了。


  無念禪師當即豁然大悟,通身汗流,大笑道:


  「遍大地是個無念,何疑之有?」


  萬曆辛巳年(1581),無念禪師前往龍湖,與李卓吾居士同至駟馬山。當時有一講經師也來到那裏。


  李卓吾居士問講經師:


  「清淨本然,云何忽生山河大地?」


  講經師於是依文解義,了一通。


  李卓吾居士未置可否,回頭看了無念禪師一眼,問道:「無念,你看。」


  無念禪師正要開口擬對,李卓吾居士忽然推了一下無念禪師怕膝蓋,道:「這個聻(呢)?」


  無念禪師當即猛然省悟。


  原來,「十地菩薩,夢見眾生身墮大河,欲救度故,起勇猛心,發大精進,人法兩空,始得入門,全無交涉」。


  於是作偈云:


  四十餘年不住功,窮來窮去轉無蹤。


  而今窮到無依倚,始悔從前錯用功。


  無念禪師後出世于瑞州黃檗。


  下面請看他的三則接人因緣—


  有僧問無念禪師:「道果有耶?果無耶?」


  無念禪師道:「無,二俱成謗。」


  那僧便問:「如何即得?」


  無念禪師道:「無念即得。」


  那僧又問:「如何是道之體?」


  無念禪師道:「滿口道不著。」


  那僧又問:「四大離散時如何?」


  無念禪師豎立拳頭,道:「這個不屬四大。」


  [這裏的「這個」指代自性。禪宗語錄中,這種用法很普遍。]


  有僧問:「見性成佛是否?」


  無念禪師道:「是。」


  那僧又問:「性是無形底,如何得見?」


  無念禪師道:「性是有形底,只是你不見。」


  那僧道:「請和尚指出我看。」


  無念禪師道:「我你不見。」


  [凡夫聞性是無形的,便執著於無形,殊不知有形的萬物當體即性。可是若性是有形的,凡夫又必定執著於某個特定的有形。所以,宗門大德接人,往往有無俱遣,不立一法,不廢一法。從這僧的問話來看,正是犯了這兩種執著。]


  有僧問:「如何出離生死?」


  無念禪師喚那僧。那僧應諾。


  無念禪師道:「從這裏出。」


  那僧道:「和尚底,某甲不曉得。」


  無念禪師道:「等你曉得,堪作甚麼?」


※ ※ ※


  見性是無念、無相的意識活動。所謂意識,就是個人所知曉的心智活動所組成,而意識很容易受潛意識的干擾,而意識受到了壓抑,就會生情緒的焦慮、暴躁的衝動,以及執著的態度,使情緒失去了平衡,造成種種煩惱的根源。


  失去思考的慧性,往往是著相的、成見的、愚迷的,就會障礙菩提自性的開展,無法見性發慧去處理生活上種種的事事物物,執著於邪念的有念裡。所謂有念,就是刻板的成見觀念,甚至於知識的食古不化。所以,必須以無念、無相來開發悟性,念念不被愚迷所染,念念能開創生命,使菩提自性常見光明。


  「何名無念?若見一切法,心不染著,是名無念。」


  「悟無念者,萬法皆通;悟無念者,見諸佛境界;悟無念者,至佛地位。」


-第三八章 見性無念相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