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道院副院尊 觀音菩薩 登台
聖示:經云:「貧窮布施難。」因為貧窮,人們往往更加慳貪,難以割捨,因此不斷在貧窮中輪迴;若能清楚明白箇中因果,難捨能捨,便能從貧窮中逃脫而出。
陳生:學生恭向恩師頂禮五叩首!
菩薩:賢生免禮!
陳生:布施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,不會造成彼此的負擔,還會給自己的心理帶來更多的圓滿。布施不僅意味著我們自身的富有,而且透露出我們至真至善的心地。布施能給人歡喜的同時,我們也興起大悲心,遠離慳貪,召感無量福德。
有一位信徒,用袋子裝了五十兩黃金,送到寺院給無相禪師,指明是要捐助蓋講堂用的。禪師收下五十兩黃金後,就忙著去做其它的事情。
信徒看了,對此態度非常不滿,因為在當時,五十兩黃金是一筆相當大的數目,給平常人過生活,大概可以過好些年,而禪師收下鉅款,竟連一個謝字也沒有。
於是信徒緊跟隨在禪師後面道:「師父!我那袋子裡面裝的是五十兩黃金。」
禪師漫不經心的應道:「你已經說過,我也知道了。」
信徒看到禪師沒有停下腳步,高聲道:「喂!師父!我今天捐的五十兩黃金,可不是一筆小數目,難道你連一聲謝字都不肯講嗎?」
禪師剛好走到大雄寶殿佛像前停下道:「你怎麼這樣嘮叨!你捐錢給佛祖,為什麼要我向你道謝?你布施是在為自己做功德,如果你要將功德當成一種買賣,我替佛祖向你說聲謝謝,那麼就請你把謝謝帶回去了,從此你與佛祖銀貨兩訖,你說可以不可以?」
信徒聽後,站立在原地,再也不敢動了。
菩薩:布施不是一種買賣,如果摻進了貪圖功名、不敬的心理,那就不算是真功德,人不能為了得到回報而布施,這樣一來沒有價值,當然也就永遠不會得到回報。
陳生:學生聽明白了。時時把握好自己的心念,將心打開,善待周遭的一切,其實自己會獲得更多。
菩薩:一句好話布施,多一份寬容,多一份理解,多一點關懷,多一點愛護,多一點溫暖,就能夠消災去難,甚至化干戈為玉帛。
陳生:一位探險家,穿過森林,看到一位老農夫正在樹旁坐著打鼾,覺得好奇,便上前問道:「老伯!您為何一個人在森林睡覺呢?」
農夫答道:「有一次我正在砍樹,突然風雨大作,颳倒了許多參天大樹,這讓我省了不少力氣。」
探險家:「啊!您真幸運。」
農夫又說:「你可說對了。還有一次,在暴風雨中閃電把我準備要焚燒的乾草給點燃了。」
「真是個奇蹟!那現在您是要做甚麼呢?」
「我正在等待一場地震把土豆從地裡翻出來。」
菩薩:越王勾踐之所以能夠堅持到最後而取得最終的勝利,是因為他有一個更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標。為了這個目標,他忍受著吳王夫差給他帶來的種種恥辱。
人生之中,沒有甚麼恥辱是你們不能接受的,一切無非都在於內心是否擁有一種寬闊、恢宏和慈悲的境界。
諸子謹記在心:偶然發生的恩賜,只是你們偶爾可以懶惰的藉口;但是,當凡事都依賴於偶然的恩賜,你們將一無所有。
陳生:花兒不是為誰開,也可以為自己開;世界不是為誰存在,也可以為自己存在。花未全開,月未全圓,這是人間最好的珍惜境界。因花一旦全開,很快就會凋謝了,月一旦全圓,馬上就要缺損了;而未全開、未全圓,使我們的心有所期待,也有所憧憬。
菩薩:所謂門檻,過去了就是門,沒過去就成了檻。把事情變複雜很簡單,把事情變簡單卻很複雜。困難是能力不夠,麻煩是沒有找到方法。時間是治療心靈創傷的大師,但絕不是解決問題的高手。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,沒有走不通的路。可。停筆。 吾退!
陳生:謝謝菩薩慈言!恭送恩師聖駕五叩首!
寶德雜誌第212期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