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千多年前的印度,是由許多獨立自主的小王國構成,有一次,普安王請了四位鄰國國王,參加宮內盛宴。宴罷,普安王問諸王道:「各位認為世間上,什們事最快樂呢?」
甲王:「大吃大喝及遊玩各名山勝景,最為快樂。」
乙王:「自己所喜愛的美人,能永伴身旁,百般溫柔,最為快樂。」
丙王:「擁有萬貫錢財,千種奇寶,事事稱心如意,一呼百諾,最為快樂。」
丁王:「我覺從縱使愛慾之情,感官之樂,較為實在一點。」
諸國王說完了,普安王搖一搖頭,便對諸王說道:「諸王所說的皆是痛苦之本,憂畏之源,正是所謂『樂極生悲』『樂為苦藪』的樂,決非真正的快樂。我以為唯有信奉佛法,寂靜而無所求,無欲而能知足,然後證道,這才是世間上第一快樂!」
所謂佛法,就是快樂之法,都是教人離苦得樂的方法;可嘆世間上的人,都認苦為樂,而不知尋求佛法的常樂我淨之樂。
※ ※ ※
塵海茫茫,征途寂寂,愁雲慘淡,苦雨悽風。大地蒼靈,難處安康之境;朝愁暮憂,總是常困心懷。終日驚惶,恐浩劫之將臨;人生過程,原是苦多樂少。美夢尋圓,幾個能償心願?雄志在抱,熱望盈胸,時運不濟,終成泡影。飲恨黃泉,涕淚橫飛,遺憾莫解,悲憤難平。感懷身世,無怪明晦呻吟;此情此景,我亦同病相憐。然而命生有數,畢竟誰稱美滿?貴榮顯爵,走卒販夫,古往今來,一例同歸。
嗟嗟,人生似夢,難防暴雨狂風,世事如雲,頃刻千化萬變。壽夭窮通,榮枯得失,無非因果相乘。輾轉追憶,徒增沉淪之痛。既是過來,應息心頭之恨,慈航有便,希早回頭。昔缺今當求圓,補憾同趨善步,茲值壇宇重建,處處需財。應聯三界義俠,施振匡世雄才,乘機結緣,種善因於今日,收佳果於來時。
建醮普渡,乃慈悲之本旨,德澤陰陽,是濟扶之大義。兩道相聯,七級同建。超拔地府冤魂,拯援沉淪恨魄,永離苦海深淵,樂棲逍遙覺岸。勝會不常,良機莫失,生天有路,請君毋再躊躇,早束行裝,袂聯義友西歸。鐘聲招引,善音調和,妙曲悠揚,醒迷清智。登上瑤峯碧嶺,恰似身歷蓬瀛,步入靈台卦座,真如沐浴春風。聆佛法以開竅,悟仙機而復覺。煩愁俗慮,從斯化清,重修元真,齊享果証鐘緣。
鐘道聖訓-鐘警善聲和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