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2月30日 星期六

六字箴言

 

  三十年前,一個年輕人離開故,開始創造自己的前途。少小離家,雲山蒼蒼,心裡難免有幾分惶恐,於是他在出發前特地去拜訪本族的族長,請求指點。

 

  老族長正在臨帖練字,見青年人討問前程,就隨手寫了三個字:『不要怕』,然後抬起頭來,對他:「人生的秘訣只有六個字,我先給你三個,供你半生受用。」

 

  三十年後,這個年輕人已有一些成就,當然也添了很多傷心事。歸程漫漫,近情怯,他又前去拜訪那位老族長。

 

  可是老族長幾年前已經過世,家人取出一個信封交給他,:「這是老人生前留給你的,你自己打開吧!」

 

  年輕人慎重地接過來,拆開封套,只見裡面赫然又是三個字:『不要悔』。

 

  是的,人生在世,中年以前不要怕,中年以後不要悔!


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

初發心與長遠心

 

蓮生/文


  人問:


  「我當初學佛,才一發心,修持猛烈。但,後來就覺得愈來愈懶,為何這樣?」


  我答:


  「一般人都是這樣的。」


  人問:


  「如何才能保持久遠?」


  我答:


  「道心要堅固,的確不容易,人的習性,總是很難道心堅固。」


  我


  「蜉蝣的生命,只有一天,這一天就是一世。」


  我們人類雖有百年,百年就是一世。


  在我來


  一天一世及百年一世,是沒有差別的。


  為什麼我如此


  所謂:


  出場亮相(一)。


  學業至上(十)。


  青春蕩漾(二十)。


  職場闖蕩(三十)。


  稍微發胖(四十)。


  老當益壯(五十)。


  血壓向上(六十)。


  偶而遺忘(七十)。


  搖搖晃晃(八十)。


  迷失方向(九十)。


  掛在牆上(百)。


  想想童年、少年、青年、壯年、中年、老人、死。和蜉蝣有何不同?


  想想,時光如矢。


  一去不返,怎可浪費生命時光。


  佛是第一等人。


  菩薩是第二等人。


  帝王是第三等人。


  英雄豪傑第四等人。


  富貴功名第五等人。


  等而下之,風雲人物是第六等人。


  七、八、九、十等人了。


  萬般皆下品。


  唯有學佛高。


  想想:


  唯有「佛」才是永恆。「菩薩」才是永恆。


  其他全是六道中輪迴。


  我們學的是:


  解生死。


  自了生死。


  無生無死。


  無死無生。


  立乎天地之間,超乎天地之外!


  我們要時時自己勉勵自己,才能道心堅固,有長遠心。


  常常如此想。


  道心不會退。


  學佛人是志願最大。


  學佛人是志願最遠。


  學佛人是志願最堅。


  要想一想啊!世上萬事萬物,全在「無常」之中,也都是「不可得」的。


  唯有學佛才是最有意義的。


  「存思」至此,至重,至重,至要,至要。常常自勉,道心不退。


  我能堅持,是明乎此也,世上之人,不可不知,做一個上上人吧!尤其有了「相應」,更當努力向上!


盧勝文集249《來自佛國的語言》初發心與長遠心


明年不偷雞

 

  孟子過一個故事。


  有一個小,每天都抓一隻鄰人養的雞,有人勸告他:「這不是君子應該做的事情。」


  小便回答:「那先讓我減少好了,我改成每月只一隻雞,明年才完全不雞。」


  一個人如果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,就應該馬上改正,為什麼要等到明年呢?


※ ※ ※


  人生活之常而成習,習則必貫連其生活的一切,故若習善佳者,其生活必是善良者,倘若習其偏差,則其生活必呈現惡禍之一面,且因而受毒矣。


  大凡人十之八九,習差惡者多,亦即是或多或少均有習之差處而不自知誠其然,此等不良之習慣,非本身所願意者也。有者自小受父母、生活習慣、結交的朋友,甚至於自身誤入惡習而不自知所導致者也,久久無法去除,以致於受到其害亦深也。所以世人當明,習是可以改的,就如同你受無形之影響而受毒是一樣的,只要有決心,沒有不成功的。況且習改久之亦改其貌,成就其好的一面。倘若惡之習侵犯到健康或社會純樸之道德,甚至於惡習影響到他人,那對得痛下決心而改之,否則後果不堪設想,也會因而增添無邊之罪業,世人人人是聰明的,不可明知其惡而犯之,明知習之不良而存之,這就不智矣。要生活的愉如,要能積存陰騭,得非改惡習去毒不可也。


  多看看別人,好的學習之;多檢討自我,壞的速速抹去之。如此,你在各方面就可漸次的趨於正善而無任何之受毒矣。希勉之!


-第十六章 習 蠱


2023年12月28日 星期四

不明大事,是名最苦

 

  洞山.良价禪師


  師問僧:「世間何物最苦?」


  僧云:「地獄最苦。」


  師云:「不然,在此衣線下,不明大事,是名最苦。」


※ ※ ※


  人世多磨,樂少悲多,煩惱痛苦不息,如不加以從聞法修行覺悟,那恐身心靈永難離種種苦淵。人的心念每分秒在轉變,一念之差能上天堂亦能墮地獄,此端在一個念上。 


  故能從種種煩惱痛苦中走出來,此種人就是智者,若再再的自迷墮落於種種紊念雜思,讓自身陷入難拔之境,此種人是大愚大痴者。願諸凡眾早聞法修行,早證菩提。


慈聖雜誌 第一三五期


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

三位天使

 

  有一位惡人,命終墮入地獄。


  地獄之王問他:「你是三位天使召來的吧?」


  惡人回答:「我從未見過天使。」


  地獄之王:「難道你沒見過頭白齒落、雞皮鶴髮的老人嗎?你為何不早思量:我將來也會變成這個樣子?


  還有第二天使——困頓呻吟、面目憔悴的病人,你為何沒想到自己也會生病?


  還有第三天使——身體僵直、形如枯木的死人,你為何不自思忖:我不久也難免會這樣?」


  罪人回答:「我是見過,但那時驕縱放逸,不自覺知,沒好好想過這個問題。」


  獄王乃言:「如今當令你明白:你放縱作惡,應自受惡報,此非父母、兄弟、祖先、天公之過,而是你自己放逸,不自檢束的結果。」


  罪人無話可,只好隨獄卒去受苦刑。(《起世經》)


※ ※ ※


  眾生仍誤以為生命是永恆的,命運可輕易的掌握在手,將寶貴之生命浪費在無意義的活動中,悠悠忽忽,曠日廢時。人常在業力來臨或病痛折磨時,痛苦流淚,悔恨交加,怨自己沒有好好把握珍貴的時光修行、行善、消業。幸運者病痛痊癒,厄運離身,可惜的是,的話、許的願很快就諸腦後。


  「人是善變的動物」,對大多數人來常是如此。望諸賢生及眾善信大德能未雨綢繆,多行善消業,不但助己修行精進,也能消除修行之障礙,更能使度化他人之工作順利進行,願汝等細思悟之。


全真月刊131


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

聖。陶麗莎的「無我」

 

蓮生/文

 

  佛陀曾

 

  「眾善奉行。」

 

  佛教徒要做到:

 

  慈——給人快樂。

 

  悲——解決他人的痛苦。

 

  喜——隨喜隨份的去做。(讚嘆善行)

 

  捨——愛、憎平等捨。

 

  這在經典中,如是

 

  慈無量——能與樂之心。

 

  悲無量——能拔苦之心。

 

  喜無量——見人離苦得樂,生愉悅之心。

 

  捨無量——如上三種,做了而不存於心。又怨親平等。

 

  談到「平等」二字,《五燈會元》曰:

 

  天平等,故常覆。

 

  地平等,故常載。

 

  日月平等,故四時常明。

 

  涅槃平等,故聖凡不二。

 

  人心平等,故高低無諍。

 

  我在本文中,特別強調「愛、憎平等捨即是怨親平等捨。」

 

  我

 

  「無我平等,故人人是佛。」

 

  我舉一個例子:

 

  印度的天主教修女,被封聖,故稱「聖.陶麗莎」。的一生行誼,令我起恭敬心。

 

  祂說

 

  「我把每一個人,都視為上帝,如此去服侍們。」

 

  這句話,令我肅然起敬。

 

  聖.陶麗莎,把每一個人,都看成上帝,這是什麼精神?

 

  我認為,這正是,怨、親平等捨。

 

  是「無我」。

 

  「無我」才能做到怨、親平等。

 

  這是有「我見」的人,不能做得到的。

 

  一般人是:

 

  敵人。

 

  愛人。

 

  分的清清楚楚。

 

  但,我們看到的聖.陶麗莎,一生之行誼,把人人看成上帝來服侍,這在佛法來,已是第八地的菩薩。

 

  第八地的菩薩是:

 

  證平等寂滅之真如。

 

  能一時遍於十方世界,示現種種的教化,作種種的佛事。

 

  這是平等法身。

 

  這也是「究竟無我」的示現。

 

  聖.陶麗莎,完全沒有階級的觀念,把人人視為上帝,這就是「捨無量心」,捨有「無我」的意義在其中。

 

  聖.陶麗莎

 

  「天國是眾人嚮往的,但,我不會在那裡。我會永處在黑暗之處,我是眾生的僕人,我永遠服侍眾生。」

 

  這使我想起了「地藏王菩薩」。

 

  地藏王菩薩

 

  「地獄不空。誓不成佛。」

 

  聖.陶麗莎

 

  「天國不去。永處黑暗。」

 

  這是不為己想,只為眾生想。

 

  這是「無我」的精神。

 

  這是最得,欽佩的。

 

盧勝文集第289冊《如夢如幻》聖。陶麗莎的「無我」


2023年12月25日 星期一

兩位天使

 

  天神派兩位天使分別提著籃子來到人間,收集世人的禱告。

 

  一個負責收集世人祈求的事,另一個則負責收集人們的感恩。

 

  祈求的籃子一下子就裝得滿滿的,天使很快就回天堂交差;而另外一個收集感恩的天使,一直到今天仍無法結案。

 

※ ※ ※

 

  人生在世,隨時隨地都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;如此一來,無論走到世界哪一個角落,將會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。眾生最得驕傲的是,擁有一顆懂得感恩的心,無論面臨什麼樣的際遇,立即將感恩的心拿出來使用。


  處於順境時,須知感恩身邊所有依著自己的人,因為有了他們的陪伴與鼓勵,讓自己有勇氣,不斷的「乘風破浪」,以衝破困境。因為有大家的陪伴,讓自己精神振作,努力的奮發向前,頭腦清楚明白,突破一次又一次的難關,使自己愈來愈茁壯。


  處於逆境現前之時,亦感恩當初傷害過自己的人,因為有他們的傷害與落井下石,使自己懂得「防人之心不可無」的道理,在每一件事件結束之後,相互檢視,原來「福禍皆相倚」。


  當禍患來臨時,若不能小心謹慎,恐怕將要樂極生悲,因為擁有福報之時,皆不懂得以現有之福德,耕植未來之福德;是故,經常使福不相濟,隨之禍不單行。


  當一件禍事來臨時,極可能其背後隱藏著另一段福氣的轉戾點,若看不懂此段禍事所隱藏含帶之福氣,則必禍禍相繼,因為意識中僅存「抱怨之心」以及「怨天尤人」的緣故。


  唯處於禍患中,尚能感恩帶給自己禍端的所有人,才能珍惜陪伴身邊的人,以及現在擁有的一切而感到幸福。例如:「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」,因為某一日,塞翁之子心血來潮,騎馬卻摔斷了雙腿,此事本為禍。不久,國家因為戰爭需要,徵召全國壯丁參與戰事,其子雖年輕,但因腿斷而避免徵召入伍去參加戰爭,反倒能伴隨塞翁身邊雙雙到僻靜之處,以避戰亂。是以,雖然一時受到損失或吃虧,但也有可能帶來好處。


  是故,心中充滿感恩的人,所到之處皆感到幸福也。


寶德雜誌第238-述論:時時感恩‧奮發向前

2023年12月24日 星期日

不是一番寒徹骨,爭得梅花撲鼻香

 

  塵勞迥事非常,緊把繩頭做一場。

  不是一番寒徹骨,爭得梅花撲鼻香?

 

  希運,福州閩縣人,姓氏不詳。幼年出家於洪州黃檗山,聰慧利達,學通外,人稱黃檗希運。從百丈懷海,大開心眼,得百丈所傳心印。後於黃檗山宣揚直指單傳心要,四方學子雲集,門下有臨七濟義玄、睦州道縱等十數人。卒謚「斷際禪師」。

 

  這則偈頌選自《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》,是希運禪師上堂示法之作。首句指出解除「塵勞」的重要性。「塵勞」,即煩惱,指凡夫為世塵所垢染而身心勞亂。「迥」,徹底擺。「塵勞迥」,是否一定要遠離這個世俗世界呢?希運禪師:「凡人皆逐境生心,心隨欣厭。若欲無境,當忘其心。心忘則境空,境空則心滅。不忘心而除境,境不可除,只益紛擾耳。故萬法唯心,心不可得,復何求哉?」(《傳心法要》)

 

  所以,希運所謂「塵勞迥」應指「心忘」,心忘則境空,境空則心滅。這就是禪宗的在塵出塵思想。又如:「既對待,見色時無色可見,聞聲時無聲可聞,豈不是「出塵勞耶?」(《古尊宿語錄》卷31)「雖在塵勞中,塵勞不染;雖居淨妙處,淨妙收他不住。」(《圓悟錄》卷16)

 

  第二句緊承上句,講如何迥塵勞。要徹底擺無始以來的無明惱,就必須做出一番艱苦的努力。參禪悟道需要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勇猛精進的精神,但光靠「緊把繩頭做一場」的拼搏精神還是不的,希運:「若你不會此意,你學得多知,勤苦修行,草木食,不識自心,盡名邪行,定作天魔眷屬。」(《傳心法要》)如果不懂「此意」,縱使勤苦修行,仍不免墮入天魔邪道。

 

  那麼,這個「此意」是什麼呢?就是:「離卻有無諸法,心如日輪,常在虛空,光明自然,不照而照」,也就是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的道理(《傳心法要》)。一方面要勤苦修行,另一方面又要離卻有無,不粘著於世俗世界的聲色見聞。

 

  最後兩句,以比的手法強調堅忍不拔、勇猛精進的重要性,是對第二句的進一步補充。「爭」,多用於詩、詞、曲中,意思是「怎麼」。梅花不在苦寒之中經過一番傲霜鬥雪的艱難磨礪,怎會迎來撲鼻清香?

 

  這則偈頌原意是勉勵學禪者勤苦修行,不可有絲毫懈怠的心理,而它的實際影響已經遠遠超出其宗教意義,千百年來不知鼓勵了多少有志之士克服困難、昂揚奮發,特別是最後兩句,已成千古名句,在炎黃子孫之中代代相傳。


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

今生已過也,結取後生緣。

 

  《袍中詩》唐開元宮人


  原文


  沙場征戍客,寒苦若為眠。戰袍經手作,知落阿誰邊。蓄意多添線,含情更着綿。今生已過也,結取後生緣。


  俗話,皇上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,後宮佳麗三千人。實際上,歷代後宮的宮女人數遠遠超過了這個數目。據《隋書》記載,隋煬帝時,宮女人數達十萬之眾。唐朝初年,唐高祖李淵為了節省開支,安撫人心,曾下詔放出部分宮女,一次就放出宮女三千多。


  唐代有嚴格的後宮制度,宮女大致可以分為兩類:一類是有品級的宮中女官,另一類則是沒有品級的普通宮女。


  有品級的宮女有一品四夫人:貴妃、淑妃、德妃、賢妃;


  二品九嬪:昭儀、昭容、昭媛、修儀、修容、修媛、充儀、充容、充媛;


  三品婕妤九人;


  四品美人九人;


  五品才人九人;


  六品寶林二十七人;


  七品御女二十七人;


  八品彩女二十七人。


  終唐一代,後宮的等級制度雖然還有改變,但大體如此。


  沒有品級的宮女多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。她們很少有機會接觸等級較高的妃嬪,更無緣和皇帝見面,待到青春逝去,嬌顏佳麗變成雞皮鶴髮的老婦以後,有的在尼姑庵中與古卷青燈共度餘生,有的被發配到帝王陵寢侍奉先王,此殘生。


  古代有很多「宮怨詩」,班婕妤的《怨歌行》,是現存最早的宮怨詩。後世的宮怨詩滿坑滿谷,多得不可勝數。唐代孟棨《本事詩,情感》載有《袍中詩》,並記載了有關這首詩的故事。


 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後,果斷地除去太平公主,鞏固了皇帝的權力,把年號改為「開元」,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,再創偉業的決心。他知人善任,賞罰分明,辦事幹練果斷,使朝廷面貌然一新。


  為了重新統一北方,唐玄宗改革了兵制,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。唐朝軍隊逐步把營州(治所在今遼寧朝陽)等地收復,回等族也重新歸附唐朝。隨後,唐玄宗發動大軍攻打西域,逐漸恢復西域地區政權,西域各國也重新歸附。


  西北地區氣候寒冷,條件艱苦。為保證軍需供應,唐玄宗讓宮女們為在冰天雪地中作戰的將士製作棉衣。一位宮女便把一首詩寫在帛上,縫在棉衣中。


  詩中哀歎了自己在宮中生活的不幸,希望自己在來世能得到幸福:「蓄意多添線,含情更着綿。今生已過也,結取後生緣。」


  製好的棉衣運到前線,分發給將士。一名戰士發現了衣服裏面的這首詩,非常驚訝。他不敢有絲毫隱瞞,連忙把這件事向長官報告;長官不敢怠慢,立即向大師稟告;大師不敢懈怠,迅速上秦朝廷。給邊塞的將士縫製棉衣,竟然弄出這等風流事,實在太荒唐!唐玄宗下令進行徹,一定要個水落石出。


  原本以為很難出結果,沒料想一下子就有人承認了。一位宮女□稱「萬死」,這首詩是她寫的,也是她縫製到棉衣中去的。


  看着面不改色的宮女,唐玄宗忽然動起了憐香惜玉之心。他暗暗想道:若是成全了這位宮女,倒可以作為千古佳話流傳下去,自己也可由此博得美名。


  唐玄宗下詔免除這位宮女的死罪,並把她嫁給得到這首詩的士兵,:「朕讓你實現自己的願望,嫁給這位有緣的前方戰士!」


  臣子們聽到唐玄宗的話,齊聲高呼「萬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