塵勞迥脫事非常,緊把繩頭做一場。
不是一番寒徹骨,爭得梅花撲鼻香?
希運,福州閩縣人,姓氏不詳。幼年出家於洪州黃檗山,聰慧利達,學通內外,人稱黃檗希運。從百丈懷海,大開心眼,得百丈所傳心印。後於黃檗山宣揚直指單傳心要,四方學子雲集,門下有臨七濟義玄、睦州道縱等十數人。卒謚「斷際禪師」。
這則偈頌選自《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》,是希運禪師上堂示法之作。首句指出解除「塵勞」的重要性。「塵勞」,即煩惱,指凡夫為世塵所垢染而身心勞亂。「迥脫」,徹底擺脫。「塵勞迥脫」,是否一定要遠離這個世俗世界呢?希運禪師說:「凡人皆逐境生心,心隨欣厭。若欲無境,當忘其心。心忘則境空,境空則心滅。不忘心而除境,境不可除,只益紛擾耳。故萬法唯心,心不可得,復何求哉?」(《傳心法要》)
所以,希運所謂「塵勞迥脫」應指「心忘」,心忘則境空,境空則心滅。這就是禪宗的在塵出塵思想。又如:「既絕對待,見色時無色可見,聞聲時無聲可聞,豈不是「出塵勞耶?」(《古尊宿語錄》卷31)「雖在塵勞中,塵勞不染;雖居淨妙處,淨妙收他不住。」(《圓悟錄》卷16)
第二句緊承上句,講如何迥脫塵勞。要徹底擺脫無始以來的無明惱,就必須做出一番艱苦的努力。參禪悟道需要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勇猛精進的精神,但光靠「緊把繩頭做一場」的拼搏精神還是不夠的,希運說:「若你不會此意,你學得多知,勤苦修行,草木食,不識自心,盡名邪行,定作天魔眷屬。」(《傳心法要》)如果不懂「此意」,縱使勤苦修行,仍不免墮入天魔邪道。
那麼,這個「此意」是什麼呢?就是:「離卻有無諸法,心如日輪,常在虛空,光明自然,不照而照」,也就是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的道理(《傳心法要》)。一方面要勤苦修行,另一方面又要離卻有無,不粘著於世俗世界的聲色見聞。
最後兩句,以比喻的手法強調堅忍不拔、勇猛精進的重要性,是對第二句的進一步補充。「爭」,多用於詩、詞、曲中,意思是「怎麼」。梅花不在苦寒之中經過一番傲霜鬥雪的艱難磨礪,怎會迎來撲鼻清香?
這則偈頌原意是勉勵學禪者勤苦修行,不可有絲毫懈怠的心理,而它的實際影響已經遠遠超出其宗教意義,千百年來不知鼓勵了多少有志之士克服困難、昂揚奮發,特別是最後兩句,已成千古名句,在炎黃子孫之中代代相傳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